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38118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9
《解析国债规模指标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解析国债规模指标研究解析国债规模指标研究解析国债规模指标研究解析国债规模指标研究解析国债规模指标研究 保持我国国债规模的可持续性,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逐步调整国债数量和品种期限结构,同时量化和控制其它政府债务,才能真正发挥国债政策的宏观经济调节作用。 一、我国国债规模现状 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 我国国债规模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一1958年。为了筹集国家建设资金,发展国民经济,我国在这一阶段发行了几亿元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发行规模不大,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在当年GDP中比重不到
2、1%. 第二阶段:1958—1980年。我国坚持财政平衡的思想,没有发行国债,大多数年份预算保持平衡,即便有赤字,规模也很小,主要靠向中央银行透支解决。 第三阶段:1981年一1993年。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筹集经济建设资金,我国于1981年恢复国债的发行。但国债发行额较小,这一阶段年平均发行量为198亿元,累计发行量为2106亿元,国债增幅比较平稳。 第四阶段:1994年一1997年。由于国家预算体制改革,不再允许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解决赤字而改为发行国债,加之过于集中的还本付息,国债发行量呈现较大增幅。1994年国
3、债发行量突破1000亿元,1995年以后,每年发行量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和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第五阶段:1998年至今。为拉动内需和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为了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国债发行量陡升,导致1998年国债发行额高达亿元,比上年增长了%.此后国债年发行量就一直节节攀升。2003年国债发行总量达到6355亿元,创下国债发行总量的新高。 国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5年以来,成效是显著的。1998年一2000年国
4、家财政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600亿元,共安排国债项目6620个,投资总规模万亿元,到200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万多亿元。1998年到2002年国债投资分别拉动经济增长%、%、%、%、%.如果没有国债投资的支持,我国不会在世界经济普遍下滑的情况下还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国债贡献率是从动态上衡量国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一个指标,它以国债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表示。为了使数据更精确,可以根据GDP和国债发行额的数据,建立一元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LGDP和LDEBT分别表示对GDP和国债发行额取对数,利用Eviews软件分析得
5、到回归方程为: LGDP=+×LDEBTR2=检验值: 变量统计显著,F统计值为,基本通过检验。GDP与国债发行额之间成正比,且国债发行对GDP的弹性为,可见国债对国民经济增长有很大正面作用。 二、我国国债规模指标分析 决定或影响一个国家国债规模的因素有很多,而且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各种经济条件和状况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其他国家或组织的国债规模指标来衡量我国国债规模。从我国的具体实际来看,我国国债规模的相关指标主要包括:国债发行额、国债余额、国债还本付息额、全国和中央的财政支出、全
6、国和中央的财政收入、GDP、居民储蓄额。下面将衡量我国国债规模的指标分为两方面:应债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为配合下文的分析,表1给出了自1990年来我国国债规模相关因素的统计与衡量国债规模的各项指标值。 应债能力指标 1.国债负担率。它反映了全社会宏观资源的利用效率,类似于企业的负债杠杆。从我国负担率走势上看,基本上是小幅慢升,在1998年前平均幅度是52以下,1998年由于国债发行的大幅增加,这一指标上升到10%,此后一直保持了较高的水平,2000年为%,2002年接近20%.但由于我国国债余额增长率基数小,一直
7、大于GDP增长率。而美国1970年代初国债负担率在33%左右,到1990年代末上升到66%,之后有所下降;日本1970年代初国债负担率只有5%,1980年代的10年中迅速上升到67%,1990年代末超过100%;德国1970年代初国债负担率也只有5%,1980年代上升到40%左右,1990年代末上升到60%,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国债负担率处于较低的水平之上。同时,与西方发达国家规定的不超过45%,以及欧洲货币联盟签定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60%的比率相比,我国的这一指标显著偏低。从这方面看,承受能力还具有较大的弹性空
8、间。 2.国债借债率。它反映了当年GDP增量对当年国债增量的利用程度。从表1中看出我国该指标走势一直平稳盘升,最高不过2002年的%,与国际公认的50%警戒线相距甚远。如果仅以这个指标为依据来判断,则我国国债发行还有相当的空间。 3.居民应债能力。从债权债务关系看,政府是净债务主体,居民是净债权主体。因此,国民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