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32989
大小:19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9
《冷冻水输送系数的实际测算与现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冷冻水输送系数的实际测算与现状分析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肖贺,王鑫,魏庆芃摘要本文讨论了冷冻水输送系数的实测方法,并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近两年对北京、上海、深圳及香港近20座公共建筑的现场测试数据,计算了空调系统实际运行的冷冻水输送系数,同时与指标进行比较。作者还提出导致冷冻水输送系数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三:冷冻水供回水温差较小、冷冻水泵扬程过大和冷冻水泵效率过低,这也是位于冷冻水输送系数下层的三个指标。关键词输送系数冷冻水现场实测分项计量1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中央空调系统在人们的
2、生活中正在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而在中央空调系统中,水系统(包括冷冻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环节,其输送能耗往往占空调系统总能耗的较大份额。近年来,由于将冷冻水和冷却水的输送泵耗等价为水系统的输送能耗,所以人们普遍认为水泵效率是判断及评价水系统输送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水泵效率并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水系统的输送效果,比如,在实测中我们发现,某些系统的水泵效率很高,但实际上是采用了关闭部分阀门调整水泵工作点的方法,虽然提高了水泵效率,但实际上很大能量浪费在了阀门处,水系统的输送过程并不高
3、效节能。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归一化高、可比性大的指标来客观全面地反映水系统输送效率,并以此作为讨论不同建筑水系统输送能耗的基础平台。《GB/T17981-2000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中首次提出了冷冻水输送系数的概念,这个指标也在之后的节能诊断工作中被认为是可以全面客观评价冷冻水水系统输送效能的关键指标,其准确定义、测算方法和意义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在2005~2007年期间对北京、上海、深圳及香港近20座公共建筑进行了现场测试,并且有针对性地测算了空调系统实际运行的冷冻水输
4、送系数。本文依据实测结果提出冷冻水输送系数的获取方法并探讨影响此指标的若干因素。1定义及获取方法冷冻水输送系数(watertransportfactorofchilledwatersystem,WTFchw)是指空调系统制备的总冷量与冷冻水泵(包括冷冻水系统的一次泵、二次泵、加压泵、二级泵等)能耗之比,用来评价空调系统中冷冻水系统地经济运行情况。在空调系统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中,冷冻水输送系数与制冷系统能效比和空调末端能效比并列,成为影响整个空调系统能效比的重要指标之一。冷冻水输送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5、…………………公式1式中:—冷冻水输送系数;—冷冻水泵总能耗,单位为千瓦时(kWh);—空调系统制备的总冷量,单位为千瓦时(kWh)。要得到冷冻水泵总能耗和空调系统制备的总冷量需要得到水泵功率、运行时间、冷机冷冻侧水流量和冷机冷冻侧进出口温度等直接参数。在现在的实际测试过程中,这些参数往往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获得:单点测试和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两种方法得到的数据类型和误差来源都不尽相同。单点测试指在某个典型工况下某个特定时间对某物理参数进行测量。比如水泵功率可以通过电功率计测量得到,冷冻侧水流量可以使
6、用超声波流量计测得,而冷冻侧进出口温度则可以使用温度自计仪测得。然而,受测量仪器和测试人员的影响,单点测试具有较大的随机误差,得到的也只是瞬时值。在没有确切数学模型的条件下,很难将瞬时值推广到全年累计工况。也就是说,如果想得到全年时段内的总能耗以及空调系统的总冷量,单点测试的方法往往难以实现。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是通过一定的自动测量和通讯手段,将建筑物内发生的各种类型能耗实时记录并远传到数据处理中心的电耗计量系统。在这近20栋公共建筑中,K、D、P等多数建筑都安装有分项计量系统。系统可以得到全年逐时
7、的水泵功率值、冷机冷冻侧进出口温度和冷冻侧流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各物理量的瞬时值,同时也可以得到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和累积值。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的测量精度、准确度以及传输系统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积分得到的制冷季内水泵总能耗和空调系统制备总冷量就比较准确可信了。由此可见,冷冻水输送系数也有累积值与瞬时值之分,可分别用于评价全年累计工况和典型工况,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1实测结果图1基于分项计量系统的冷冻水输送系数在2007年分项计量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之后,我们对O、S等5座公共建筑进行了现场测试,
8、图1显示了各自空调系统的冷冻水输送系数。这5栋建筑,冷源均为电制冷机;除建筑R为一次泵系统外,其余4栋均采用二次泵系统;不同建筑的指标值差异较大。图2基于单点测试的冷冻水输送系数在2005、2006两年中,由于尚未使用分项计量系统,所以冷冻水输送系数是夏季典型工况下的单点测试值,因此也具有可比性,如图2所示。其中A~D为2005年测试,E~M为2006年测试,N为2007年测试(无分项计量系统)。除K、M和N为二次泵系统之外,其余建筑均为一次泵系统。从冷源形式上讲,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