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小麦生产实验分析与探究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小麦生产实验分析与探究

ID:16430234

大小:6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9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小麦生产实验分析与探究_第1页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小麦生产实验分析与探究_第2页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小麦生产实验分析与探究_第3页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小麦生产实验分析与探究_第4页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小麦生产实验分析与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小麦生产实验分析与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小麦生产实验分析与探究0引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曾是农家一宝的秸秆作为饲料的消耗量越来越少。收种时节,农民为了及时腾茬整地,焚烧秸秆现象时常发生,浓烟滚滚,铺天盖地,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公路运输堵塞,烧坏路边林木及田间路渠,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破坏了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解决禁烧、为秸秆寻找出路已是当务之急。目前,消化秸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秸秆过腹还田。秸秆需经割、捆、运、铡、氨化处理等多道工序,作为畜牧业饲料,过腹后将畜粪施入地中。此法费时、费功,加工畜量有限,很难实现规模化消化秸秆。另一种是机械

2、化秸秆还田。秸秆来源于自然,经机械化切碎回归土壤,不但有效地补充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解决了目前化肥施用量过多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且省时、省工,为大面积解决秸秆“过剩”创造了条件。究起机械化秸秆还田这一农机化新技术,对农作物生长期的影响程°如何。,我们于2011年一2012年开展了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小麦生产对比性示范实验,跟踪调查了小麦生长、发育、收成的全过程。1基本情况1.1地点示范实验地点位于汝阳县城关镇云梦村刘新立责任田,面积为231×9.6m2,其中231×4.8m2进行秸秆还田(以下简称还田区);另一半玉米秸秆不予还田(以下简称对照区).1.2前茬作物

3、前茬作物为玉米,品种为农大108,亩产量400kg。在田间管理中,曾亩施玉米专用肥70kg。.1.3基础肥力示范实验区土壤为洪积壤质褐土,质地中壤偏粘。土壤基础肥力经测定化验,其主要指标为:PH值7.55、有机质3.2lg/Kg、全氮0.39g/Kg、速效N24mg/kg、速效P7mg/kg、速效K15lmg/kg。2处理及操作2.1技术工艺路线示范实验采用大区对比方法,确定16个苗情调查及测算样点,其中还田区和对照区各8个,其技术工艺路线图如下:还田区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基础肥力测定施入底肥耕整播种对照区玉米秸秆刹割后移出地铁苗情调查成穗率调查估产机械收获实产肥力测

4、定田间管理苗情调查成穗率调查估产机械收获实产肥力测定2.2机具选择上海一50型拖拉机2台,千里牛—10IA手扶拖拉机1台,4J-150型秸秆还田机1台,IGQN一180旋耕机1台,2BJM-2(5)播种机l台,东方红一世纪星联合收割机1台。2.3秸杆处理方法对还田区玉米秸秆采用上海一50型拖拉机配4J一150型秸杆还田机直接还田。对对照区的玉米秸秆刹割后移出地块,其它农艺措施同还田区一样进行处理。2.4秸杆还田量及效果玉米秸秆在含水率69.4%的情况下进行机械还田,亩均还田玉米秸秆湿重977.4kg、干重298.5kg。还田后的玉米秸秆70%以上呈5~10cm长的柔

5、丝状,总体上看还田效果较好。2.5施肥及耕作示范实验区均匀撒施碳酸氢铵、过磷酸钙作为底肥,其中碳酸氢铵亩施入量52.9kg、过磷酸钙亩施入量34.4kg。施入底肥后,遂用上海一50型拖拉机配IQN-180旋耕机旋耕2遍,旋耕深°在3~15cm之间。接着用手工工具“十字”耙平整土地,打好田畦。2.6播种小麦品种为“温2540”。于2011年10月28日用千里牛—10IA手扶拖拉机带2BJM-2(5)播种机播种,亩播量为11kg。2.7田间管理2011年12月28日用喷洒盖阔除草剂,亩用量1.8g。2012年3月3日中耕一次。分别于2012年2月28日、3月21日、4月

6、5日和5月10日对示范实验区进行灌溉浇水。5月2日喷洒天丰素,亩用量8毫升。3苗情分析3.1基本苗调查(见表1)还田区基本苗16.4万株/亩,比对照区的20.1万株/亩低出18.4%。这主要是还田区秸秆翻埋土壤后,少部分土壤被架空,影响了种子的发芽率。3.2冬、春季苗情调查(见表1)单株分蘖、大分蘖、次生根、主茎叶龄和株高等指标,还田区比对照区在冬季时分别高出0.5个、0.1个、0.9条/株、0.3片和2.5cm。在春季时分别高出1.1个、0.1个、1.1条/株、0.3片和2.1cm。这是因为秸秆还田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解,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

7、增强了蓄水保墒能力,促进了麦苗的生长发育。表1苗情比较表处理基本苗(万/亩)群体(万/亩)单株分蘖(个)大分蘖(个)次生根(条/株)主茎叶龄(片)株高(cm)调查日期(日/月)冬季还田区16.467.24.12.25.46.621.120/12对照区20.172.43.62.14.56.318.620/12春季还田区16.496.85.94.016.87.626.515/3对照区20.196.54.83.915.77.324.415/34产量结果分析4.1成穗率(见表2)秸秆还田区单株成穗2.15个,比对照区的1.65个高出30.3%。还田区单株成穗分别占冬季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