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蟹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项目工作总结(2009)

优质蟹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项目工作总结(2009)

ID:16414463

大小:6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9

优质蟹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项目工作总结(2009)_第1页
优质蟹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项目工作总结(2009)_第2页
优质蟹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项目工作总结(2009)_第3页
优质蟹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项目工作总结(2009)_第4页
优质蟹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项目工作总结(2009)_第5页
资源描述:

《优质蟹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项目工作总结(200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优质蟹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项目2009年度工作总结“优质蟹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示范”项目在我市实施以来,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大力关心与支持,以及有关镇、街道农业服务部门的积极配合。按照项目实施的总体技术路线,项目组认真组织相关调研,集中骨干力量,及时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技术路线,建立项目运作机制,经过项目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2007-2008年,顺利完成了项目合同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与任务,取得了预期进展:1、建立完成项目试验示范基地面积5.35万亩。其中,网围养蟹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3.76万亩,示范农户948户;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1.59万亩,示范农户487户。20

2、08年,示范区河蟹总产量2488吨,亩均产量46.5公斤。其中,网围养殖总产量1609吨,亩均产量42.8公斤,平均规格140克/只,150克/只占41%;池塘养殖总产量879吨,亩均产量55.3公斤,平均规格137克,150克/只占37%。均达到或超过项目合同的要求。2、以++最大的蟹种培育基地----++中华绒螯蟹良种开发有限公司的蟹种培育基地为基础,通过技术辐射,对++、++二地的蟹种培育形成带动,建立了5368亩优质蟹种培育示范基地,示范农户279户。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1123亩,位于++现代渔业示范区内。2008年,项目蟹种基地取得重要进展,五期幼蟹育成扣蟹成活率

3、达39%,基地当年培育优质蟹种5500万只,规格120-150只/公斤,核心示范区当年培育蟹种1010万只,规格80-120只/公斤。基地对示范区良种应用推广覆盖率达81%,覆盖面积4.3万亩。83、以省级出口河蟹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为基础,对3862亩网围养蟹进行优化升级,着力打造出口河蟹养殖基地的典范。基地已与香港老三阳等几个老牌香港出口商建立了长期供销关系,基地成为全区河蟹出口境外市场的一个示范窗口。2008年,基地实现出口河蟹586吨。4、发展了++牌、++牌等几个知名品牌。其中,++牌还获得了中国名牌农产品。++牌也是北京、香港、上海等地的主要品牌之一。为进一步推进

4、项目建设,2009年,项目组在总结前二年实施成效的基础上,按照项目的目标任务与要求,围绕品质、产量、规格这三个关键点,深入推广河蟹套养技术、种草养蟹技术以及微管增氧高效养蟹技术,继续组织大规格优质蟹种培育技术试验、河蟹生态养殖技术试验、优质饲料养蟹技术试验等。同时,以产地标识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河蟹质量的溯源跟踪,确保上市质量得到把关,综合效益得到提升。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1、实施技术培训今年以来,项目组围绕关键技术,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入户培训与现场培训、专家讲座与放映技术光盘、典型经验交流与发放技术资料“四结合”的形式,切实将关键技术

5、传授给广大农户。4月份以来,就相关内容组织集中培训4352人次,编写发放《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技术》、《河蟹生态防病技术》、《河蟹高温养殖水质调控技术》、《河蟹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等技术手册2万余册(份),订购发放《水产养殖》杂志400本、《科学养鱼》杂志1200本,放映技术光盘17次,市电视台还专题播放了“河蟹生态养殖和病害防治技术”讲座。使得项目的关键技术得到深入贯彻与实施。2、组织技术指导针对今年持续高温以及受台风影响等气候特点,项目专家组8和技术指导员深入到乡镇、村户和塘口,实地调研,现场指导,全面开展投饲、调水、防病、免疫等管理技术措施的帮扶。面对后期寄生虫害发生严重

6、的++光明村,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召集专家组成员进行会商,3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在最佳防治时期,指导动员示范户开展统防统治,大力推行统一时间、统一措施、统一防治,极大提高了防治效果,消除了病虫危害。在网围养蟹区,项目组按照生态优先、环保优先的技术要求,编写了网围生态健康养蟹技术标准,对相关的技术细节进行科学规范,以适应太湖环境综合整治的需要,推动网围养蟹的技术升级和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的不断提升。3、开展专题试验3.1优质蟹种培育技术试验在蟹种培育核心示范基地,建立独立的进排水系统。采取池塘原位修复技术,对蟹种培育池进行环境改造与修复。即池塘经充分曝晒1个月左右后,进水

7、20公分左右,3天后排出,经曝晒后再次进水,如此反复几次。曝晒后的淤泥干裂松软,增大了土壤分子结构间距,使土壤中空气成分增加,经微生物氧化使有机物及有害物质析出,再经进水,溶解于水体,通过再次排水把总氮、总磷等污染物质随水体带出,有效地改善了养殖底质,增强了池底的“呼吸”功能。同时,从五个方面着手,提升蟹种培育的规格与起捕率:(1)延迟放苗时间。实践表明,培育一龄优质蟹种,蟹苗放养的最佳时间为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2)增加放养密度经验。8培育一龄优质蟹种,每亩蟹种池的放苗数量可加大到1公斤~1.5公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