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00047
大小:11.11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9
《微合金元素对钢筋机械性能及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微合金元素对钢筋机械性能的影响ShunichiHASHIMOTO1)MorifumiNAKAMURA2)摘要:钢筋是建筑用重要材料之一,其强度水平已高达345、390、490等级别。为获得高强度钢筋,已成功运用了V微合金化工艺,而目前Nb微合金化工艺也已进行大量的尝试,但是,有关Nb微合金化钢的热轧和冷却条件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本文论述了再加热温度以及轧后冷却速度对0.25C-0.5Si-1.5Mn钢和0.25C-0.5Si-1.2Mn-0.05Nb(+0.05V)钢(质量百分数%)组织与性能影响的试验
2、结果。将0.05%Nb或0.05%Nb+0.05%V添加到0.25C-0.5Si-1.2Mn钢中能有效地提高其强度,尤其在较高的再加热温度下。该强化作用是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的结果。轧后加速冷却至700℃能有效提高钢的强度和屈服延伸。关键词:棒材;钢筋;铌;钒;碳氮化物沉淀;晶粒细化。1前言可焊性钢筋是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的重要材料之一,为了满足对较轻自重产品的需要,即要求较低的碳当量来保证可焊性以及便宜的价格,采用诸如Nb,Ti,V微合金元素1-4)或采用加速冷却工艺即所谓“余热处理工艺”5)或称为添加微合金元素的
3、钢筋余热处理工艺6)来生产高强度可焊性钢筋。尽管V是最常用的元素,但V价格的波动使得钢筋市场发起以Nb代V的运动。文献1-4)所述Nb在钢筋中的应用表明添加Nb能有效提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尤其在同时提高两种强度的效果上还更甚于V。但是工艺参数,比如再加热温度、轧后冷却速度等对钢筋机械性能的影响还未见报道。关于以下试验结果,即添加Nb以及再加热温度、轧后冷却速度等工艺参数对0.25C-0.5Si-1.2Mn-(0.05%Nb,0.05%Nb+0.05%V)钢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将在本文中进一步讨论。2试验方
4、案表1中的钢在空气中熔融后再浇铸,0NB是基础钢号,为0.25C11-0.5Si-1.2Mn,0.05%Nb和0.05%Nb+0.05%V被分别添加到基础钢号0NB中,被命名为5NB和5NV,其碳当量(Ceq)大约为0.56。表1钢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CSiMnPSAlNbVNCeq0NB0.2490.471.190.0230.0020.0400.00650.5545NB0.2480.511.220.0240.0020.0420.0510.00790.5655NV0.2440.511.260.0260.003
5、0.0360.0500.0450.00710.569Ceq=C(%)+Si(%)/7+Mn(%)/5+Cr(%)/9铸坯热锻成50t×40wmm后再加热,然后在实验室轧机上经两道次热轧至10mm厚,每道次压缩比约为50%。本试验中采用板状试件进行轧制。控制微合金钢机械性能最重要的工艺参数是再加热温度,其影响Nb固溶体含量和奥氏体晶粒尺寸。如图1(a)所示,RT(再加热温度)在1050℃~1250℃范围内考察其影响,钢在每种再加热温度下都保温30min。为保证试验的精度,通过第二道次的入口温度来控制终轧温度,第二道
6、次入口温度与过程温度几乎一致,为900℃。轧后热轧板试件空冷至室温,轧后加速冷却是控制显微组织的一个重要参数,在900℃~700℃范围内通过改变水雾浓度使冷却速度由40℃/S降至20℃/S来考察其影响,而空冷速度为0.8℃/S用于比较。图1(b)给出了热轧和冷却条件。图1考察(a)RT(再加热温度)和(b)在900、700℃之间CR(冷却速度)影响的热轧工序示意图水淬试样应能观察到原始奥氏体晶粒,该方法应能对每个试样截面进行分析、解释。应根据JIS14A在轧后10天内进行拉伸试验,试样直径、标距长度分别为8mm和
7、50mm,拉伸速度为5mm/min。轧后56天的试样进行拉伸试验以检验其时效影响。采用硝酸酒精浸蚀或硝酸溶液(2%HNO311)浸蚀,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成品的显微组织以及原始奥氏体晶粒。3结果3.1RT(再加热温度)的影响图2给出微合金元素、RT(再加热温度)对LYP(下屈服强度)和TS(抗拉强度)的影响。5NB钢随再加热温度的增加其下屈服强度由1050℃或1150℃下的440Mpa提高到1250℃下的485Mpa;5NV钢比5NB钢的下屈服强度高约30~60Mpa,下屈服强度由1050℃下的470Mpa提高到1
8、250℃下的535Mpa。另一方面,0NB钢的下屈服强度随再加热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约10Mpa。0NB钢和5NB钢在较低再加热温度下其下屈服强度相差20Mpa,在1250℃下相差75Mpa。0NB钢和0NV钢在较低再加热温度下其下屈服强度相差50Mpa,在1250℃下相差130Mpa。而抗拉强度也显示出与下屈服强度相似的特点,随再加热温度由1050℃升高到1250℃,5NB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