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380010
大小:275.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08-09
《我国热电联产发展的历史现状与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热电联产发展的历史、现状与问题王振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委会摘要: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与电力工业一样经历了不平坦但又快速发展的历程。总结历史的教训为今后的更好发展,提供有力的教材。目前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形势大好,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尚需在国家能源局领导下,不断完善,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更健康地飞速发展,力争为节能减排做出更大贡献。关键词:热电联产节能历史热电联产是国内外公认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国家有关文件均积极提倡发展热电联产,到目前我国热电联产装机已达16655万千瓦,
2、占同容量火电装机的24.02%,占全国发电机组总容量的17.23%,是核电装机1082万千瓦的15.39倍,在世界上我国的热电装机容量也是名列前矛。热电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冷静下来,回头看一下我们的发展历程,有那些经验教训?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利更健康发展。一、我国热电发展的历史1、1952年至1970年1952年我国第一台2.5万千瓦中压单抽供热机组(苏联产)在阜新发电厂投产。这在当时是供热机组比凝汽机组单机容量大的工程。电力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及十年远景规划中,当时学习原苏联经验,发展热电联产,建
3、设区域性热电厂是很受重视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任务中明确确定了发电量与供热量的增长数字,在技术政策上的也明确要建立供工业用的热电厂和供工业及市政公用的热电厂,发展热电事业。所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大部分新建的电厂是热电厂,都装有抽汽式供热机组,到1957年,供热机组占全部火电设备容量,从1952年的2%增加到17%。在世界上仅低于当时的苏联,居世界第二位。在制订电力规划中,提出除了在用热多的大企业近旁建设大型热电厂外,还注意到小型工业热电厂建设问题,只要工业企业有热负荷40-50t/h,就应研究建
4、设热电厂。同时也认识到热电联产不仅是电力工业部门的事,也要与其他工业部门密切配合,要考虑综合经济效益。在制订区域热电厂计划时,重视热力负荷的真实性,选好供热机组型式,以切实保证热电厂节约燃料的目的。国家为发展热化事业,在当时华北电力设计院内组建了“供热管道室”,人员曾达一百多人,当时苏联援华的热化专家就在华北院。为此培养了我国首批热化人才。该机构负责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全部热电厂的对外供热设计和相关科研任务,翻译并出版了全套设计手册与标准化图纸,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奠定了基础。1955年我国第一台高
5、压高温双抽供热机组(苏联进口)在富拉尔基热电厂投产,单机容量为25000千瓦,在当时电力工业中是一个大型工程。1958年第一台10万千供热机组在吉林热电厂投产(苏联进口)。1958年第一台25000千瓦,国产供热机组在上海闸北发电厂投产。1962年水电部为摸清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所建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安排六大直属电力设计院在各地电力厅局和电厂协助下,对十五个热电厂进行了全面的系统调查。最后由华北电力设计院和中国科学院综考会提出总结。报告认为:这些热电厂供热能力平均利用程度仅为4
6、8%,其中只有15%左右的机组投产后2-3年供热能力可以充分发挥,节能效果好,而大多数热电厂投产后要经过5-7年供热能力才能充分发挥,致使其平均的节能效益较低,少数热电厂投产后,由于各种原因热负荷显著减少,甚至主要热用户由于计划变动,搬到其它地方建设,致使机组的供热能力长期不能发挥,有的在非采暖区安装具有低压抽汽的采暖供热机组形成热电厂不但不节能反而多耗煤。尽管有上述问题,“总结报告"提出:1960年15个热电厂共发电110.25亿度,供热11.72×106百万大卡,节约85.41万吨标煤,平均每
7、百万大卡节约73公斤标煤,比较好的热电厂,可节约89.64公斤。由于热电厂比凝汽电厂多耗钢,设计多耗一吨钢材,每年平均节约34.4吨标煤,因而热电联产的优越性明显。2、1971年至1980年热电联产项目发展处于低潮,主要原因是第一、二、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的热电厂,由于热负荷设计偏大,造成热电厂节能效益下降,同时建设区域热电厂需要协调有关工业建设和城市建设规划,工作量很大,一时难以定案,致使热电建设受到很大影响。同时由于热负荷限制不可能发展大容量供热机组(当时供热机组最大容量为5千瓦),而大容量参
8、数凝汽机组,热效率高,在热负荷不足时,热电联产方案与分别生产热能、电能方案比较,热电联产效益差。后期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用热量增加,热电厂仍然增加了供热机组97万千瓦,占新增火电装机的6.8%。但公用的供热机组仅占到23%,也就是说这段时期自备热电厂比重增大了。在“大跃进”时代,为促进全国热电产业的发展,将原华北电力设计院供热管室的人员下放给华东、东北、西北、西南、中南电力设计院各一个热网设计组。当初原意是为“遍地开花”,后因热电厂减少,这些人员先后转入电厂设计,华北电力设计院的供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