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371443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9
《对新课标下物理课堂教学中“开放性”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新课标下物理课堂教学中“开放性”的思考 【摘要】本文结合课例中的策略,就新课程下,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开放性”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见及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开放性”策略;思考 【作者简介】刘金龙,江西省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基础物理教育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物理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开放性”的喜人局面。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列入到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并纳入到课程资源中。从教育学角度而言,知识的获得必须依据学
2、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主观构建,学生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就是知识的贡献者、分享者。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活、问题和困惑等等一旦进入课堂,就进入了教学过程。通过师生间相互交流、探索,使学生的心态开放,使课堂教学中的开放性大大增多,思维活跃的学生“活起来了”,“动起来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开放、高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这种“开放性”是一线教师普遍感到困难的问题,妥善处理课堂教学中这种“开放性”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同时也是教师新的课程观念、教育智慧的体现。 一、调控各种教育综合因素,把握好“管”与“放”的
3、关系 【课例一】在《研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征》的学生探究实验中,笔者在两个不同的平行班级,由于采取的处理方式不同,结果学生实验的效果也大不相同。实验Ⅰ班在进行实验分组时,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考虑性别搭配、学生性格特征、动手能力的强弱等等因素,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教师对各小组活动的开展作了指导并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提示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合作,选出小组的中心发言人、组长,提出对小组表现的奖惩建议等等。而实验Ⅱ班是完全放开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探索,实验小组是随机组成,教师未作任何调整,也没有给出活动指导,实验中出现的情况教师也作了相应的引导,结果小组的表现不佳,有
4、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比较活跃的学生在动手、积极回答问题,而小组的其它成员表现冷淡,还有个别成员完全没有参与到小组的活动,无所事事,起不到探究的作用。有个别小组的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为了争着回答一个问题,发生了争吵……课堂上很乱,讨论没结束就下课了。 【策略思考】在新课程背景下,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需要师生共同营造,课堂的“开放性”利用不当,往往会出现课堂“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管”与“放”的关系。一方面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能够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多让学生去主动探究,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
5、独特的想法,切勿将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需要教师将学生、教学内容、课堂际遇等等诸多因素纳入教学过程,进行课堂适当的调控,使课堂放而不乱。再者,在探究式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从独立学习转向合作学习,在学生还不善于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教师要考虑合理分组,指导学生合理地进行竞争与合作,协调班级成员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教师的教育理念才能得到表现。 二、“带着问题自学”与“在自学中发现问题”,教育价值的不同取向 【课例二】下面是某老师在学习《弹力》时的一个教学片段,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
6、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伴随着美丽的画面,电脑展示出了几个问题:(1)弹簧测力计上的单位是什么?(2)弹簧测力计上刻度的原理是什么?(3)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两分钟未到,就有学生争先恐后举手,轻而易举地回答了问题。 【策略思考】本课例主题是自主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片面地认为“自主学习”就等同于“自学”,认为这部分教学内容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就能理解掌握,这也是我们多年来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带着问题自学”,从现象上看,读书目的明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问题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兴趣也大大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尊重。鉴于此,试
7、想:这种“带着问题自学”是否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否有助于形成和构建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一方面“带着问题自学”,所带的问题都是老师给的,而不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这些问题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控制和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只迷信书本和权威,学生自己提不出任何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得不到任何的提高,创造力的发展更是不可能。另一方面“带着问题自学”,学生只是按照问题寻找答案,根本没有认真阅读课本,没有在自学中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问题,不难想象,学生一旦离开了老师的问题,学生自己还会学吗?再者,教师的问题像“绳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