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张立昌

课程与教学论张立昌

ID:16357836

大小:203.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8-09

课程与教学论张立昌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张立昌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张立昌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张立昌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张立昌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张立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张立昌的《课程与教学论》第一模块课程第一章课程的多元理解第一节“课程”的辞源(了解)(1)孔颖达(唐),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的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2)朱熹(宋)在《论学》中说,“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3)在英语国家,Curriculum源于拉丁文的“currere”,原意为“跑道”。该词被用作“课程”,是英国斯宾塞(H.Spencer)1859年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WhatKnowledgeisofMostWorth)中提出的,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名词

2、:“跑道”动词:“围着跑道跑”从最初的意义上,课程即功课及其进程。第二节几种常见的课程的定义一、课程作为学科这是使用最为普遍也是最常识化的课程定义。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的课程定义是这样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某门科目或全部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类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缺点:把课程视为外在学习者的静态的东西,对学习者经验重视不够。2.课程目标或计划教学要达到的预定目标、预期结果或预先计划(预定的)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及其他非预期的因素3.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

3、体验(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体验的)既包括预定的科目或计划,也包括非预期的学生变化(非预设的)主要强调学生的学习所得(学习的)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体验或变化,而不是简单强调结果(过程的)缺点:是在实践中很难实行(2)古德莱德(美国)对课程的实践特征维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归纳出五种不同的形态的课程:第一种是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第二种是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第三种是领悟的课程,即指任课老师所领会的课程。第四种是实行的课程,即指在课堂里实际展开

4、的课程。第五种是经验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第三节课程定义的进一步讨论一、课程定义的稳定性大多数课程定义总是围绕这教育内容、教育的功能而展开。课程定义的这种稳定性,是课程本身稳定性的反映。二、课程定义的变异性(1)课程定义是在不断变异的。课程定义这种变化性,是课程本身变化发展的反映。(2)在面对课程定义的多样性时至少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课程定义的不同,反映了课程本身的演变。几千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本身的发展,课程的内容从巫术、宗教、伦理道德发展为科学技术。其次,课程概念的不同定义,常常反映了人们在课程某个方面认识上

5、的深化。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不同的教育基础上,人们对课程的关注是不同的。最后,课程概念的不同定义往往还取决于使用者的具体位置。如理论研究者往往比较注意课程的根本性质、课程的结构等。总之,课程是动态的,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这些发展反映在人们对课程的认识上,便导致了课程定义的变异性。三、课程定义的科学化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第四节课程的中外比较一、古代学校课程的形态(1)中国古代的课程:“四书五经”和“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书为主要教材。据

6、历史家研究,这就是古代学校教育中一直作为最基本的教材沿用两千多年。(2)用这些著作为主导教材原因:首先,我国的封建社会为这些课程的生存提供相对稳定的空间;其次,这些著作本身凝结了前人的思想精华,就其自身价值来说,堪称经典,值得学习,最后,科举制度的取士标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课程设置以古典人文主义为主要标准在古代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学校不具有培养劳动者的功能,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治人之才”。社会政治的大背景决定了古典人文课程的滥觞。古希腊的“七艺”和中国古代的“六艺”是古典人文课程的典范。(二)学科课程的雏

7、形基本形成中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时期的“七艺”都属于雏形的学科课程,可以说他们是17、18世纪定型的那种学科课程的前身。二、近代学校课程的形态(一)学科课程的形成A.西方国家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国家初步建立了纵向分科化的中小学学科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种类型性质不同的学科:(1)数学和一系列自然学科,如物理、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等;(2)一系列新入文学科,如现代本族语、现代外国语、公民、历史、地理;(3)体育和艺术(4)劳动B.实科课程的勃兴的原因:(1)迎合资产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的需要;(2)欧洲文

8、艺复兴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而17世纪的“科学革命”则使自然科学得到长足发展;(3)自然科学对人的心智发展的重要作用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C.到了20世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