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原因浅析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原因浅析

ID:16357464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9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原因浅析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原因浅析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原因浅析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原因浅析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原因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原因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原因浅析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就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历史课堂;低效现象;原因浅析  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转换教

2、学方法,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因此新课程改革给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甘肃省是2010年秋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的,经过三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看到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投入与产出不成正例,学生负担沉重而且也收获甚少,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成为制约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瓶颈。为此笔者就当前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低效现象进行透析,寻求其成因,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一、历史课堂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现象透视  1.三维目标被割裂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教学促

3、进学生发展进而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但是课程实施中却出现了三维目标的割裂现象,这既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是低效和无效的。  2.教材内容被冷落  课程资源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到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  3.课堂活动被扭曲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

4、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只赋权却不增能,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合作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  4.教与学关系被定格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始终处于定格的关系,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教师的教支配、控制,甚至替代学

5、生的学,学的独立品格逐渐丧失,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5.课堂预设与生成发生冲突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要么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课堂教学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要么是生成过多,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空,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  6.教师的无效教学行为冲击常态课  

6、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不但要注重课改的“形”,更要注重课改的“神”,而真实、扎实、朴实的常态课堂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但正因为常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也相对比较“随意”,延用老模式、老课件,备课不扎实,教学效率不高等现象比比皆是。  二、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成因  1.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薄弱  历史新课程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适应高中历史的专题教学。但甘肃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实行开卷考试,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校、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养成了过分依赖课本的习惯,造成历史基础知识薄弱,笔者曾

7、对高一学生进校时历史基础知识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连鸦片战争哪一年结束都不知道。这一状况无疑给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2.历史教材本身存在着诸多不足  高中历史新课改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通史体例转变为模块专题式体例,这种体例解决了原来初、高中历史课程“螺旋式”“循环式”的教学弊端,但也存在诸多的不足。(1)时空跨越性大,淡化了历史学科的时序性,从而造成学生对历史时空感的困惑。(2)割裂了历史的整体性,淡化了历史学科的全面性,使我们的学生只见“线

8、”而不见“面”。同一个历史事件被割裂成若干块,或在同一个模块的几个专题中分别叙述它的几个侧面,甚至分在几个模块中来叙述。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在必修Ⅰ“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介绍,在必修Ⅱ“伟大的历史转折”中也涉及,在必修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中也要讲,把体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同一历史事件割裂为三部分,人为地造成了内容的不完整。这种体例的教学,往往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的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