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化生态视角下蚕桑丝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规划探索(可编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化生态视角下蚕桑丝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规划探索文化生态视角下蚕桑丝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规划探索周学江【摘要】借助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蚕桑丝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的文化生态环境,剖析现代社会蚕桑丝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困境及原因所在,针对濒危原因,提出保护和传承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其重点一方面通过在特定有限地域内修复文化生态环境,使局地的文化生态环境适应蚕桑丝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强调生产性保护的理念,为蚕桑丝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实践活动注入文化、
2、旅游活力,使蚕桑丝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实践活动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环境的需要。【关键词】文化生态;蚕桑丝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生产性保护引言作为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五千年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均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如今,伴随蚕桑丝织生产领域的重大变化,传统蚕桑丝织文化已风光不再,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濒临失传。为保护和传承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弘扬中国蚕桑丝织文化,由中国丝绸博物馆牵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申报,2009年,“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正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3、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11月,中国丝绸博物馆与海宁市政府正式签约,确立在浙江海宁规划建设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生态园。本文结合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生态园的规划实践,借助文化生态相关理论,通过对蚕桑丝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原因的分析,探索以蚕桑丝织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方法和途径。1.相关概念1.1文化生态概念文化生态是借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的一个概念,是关于文化性质、存在状态的一个概念,表征的是文化如同生命体一样也具有生态特征,文化体系作为类似于生态系统中的①一个体系而存在。这一概念最初
4、是由美国人类学家朱?斯图尔德提出,他认为,文化生态学所要研究的是由于适当环境所导致的文化变迁。按斯图尔德的观点,文化生态学与“社会生态学”或“人类生态学”不同,因为文化生态学是要“解释具有地域性差别的一些特别的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而不是要“把一般性的原则应用到任何文化环境的情况上②去。”美国当代文化人类学家罗伯特?F?墨菲则进一步指出:“文化生态理论的实质是指③文化与环境??包括技术、资源和劳动之间存在的一种动态的富有创造力的关系。”作为文化研究的新领域,文化生态强调了文化与环境之间动态的双向
5、的互动关系,并运用生态学透视文化的运动和发展。近年来,文化生态学的方法在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规划④⑤⑥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过去针对非物质遗产项目单一、孤立的保护方法得到纠正,学者们大力提倡一种整体性保护的理念,认为“不能将具体文化事项从它的生存环境和背景中割裂出来保护”,“不但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及其有形外观,更要注意保护它们所依赖、所因应的结构性环境。不仅要重视这份遗产静态的成就,更要关注各个事项的存在方式和存在过程要十分关注文化遗产所⑦蕴含的价值
6、观念及其文化生态”。1.2蚕桑丝织文化生态系统根据《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的相关定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据此,蚕桑丝织文化可以理解为有史以来,人类在从事蚕桑丝织相关生产生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作为一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则是特指中国传统的,蚕桑种养、丝绸染⑧织生产过程中世代相传的手工艺技艺以及由此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根据“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定义,蚕桑丝织文化生态系统大致可以分为“蚕桑”和“丝织
7、”两个部分,由于各自所依存的文化生态环境不尽相同,对此需要加以区别对待。“蚕桑”历来在广大农村,在劳作过程中,不断发展出来的有关“裁桑、养蚕、缫丝、剥丝绵”等手工生产技艺,以及“轧蚕花、扫蚕地、祭蚕神”等蚕桑生产习俗,这一部分的非物质文①高建明.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3②覃元广.文化学辞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③[美]罗伯特?F墨菲.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M].王卓君,吕?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④黄焕,BertSmolders,等.文化
8、生态理念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以武汉市青岛路历史街区为例[J].规划师,2010,5⑤张高攀.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北川城镇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⑥董明晋,苗志坚.大遗址保护规划的文化生态性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⑦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⑧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蚕桑丝织文化遗产生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