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鲁教版七上桃源记教案

22鲁教版七上桃源记教案

ID:16352562

大小:3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9

22鲁教版七上桃源记教案_第1页
22鲁教版七上桃源记教案_第2页
22鲁教版七上桃源记教案_第3页
22鲁教版七上桃源记教案_第4页
22鲁教版七上桃源记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2鲁教版七上桃源记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班组姓名:课题:25、《桃花源记》目标:1、背诵全文。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3、初步学会利用注解来读懂文言语句的意思。4、了解作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世外桃源”的真切含义。重点与难点:1、文言字词。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第一课时一、课前口语训练二、导入三、预习成果展示1、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huò()然yǎn()然qiān()mò()yì()太守bīn()纷垂tiáo()叹wǎn()刘子jì()语()云便要()还家2、对照注释,解释下列词语。为业:夹岸:杂:异:穷:平

2、旷:属:悉:怡然自乐:所从来:咸:问讯:先世:邑人:不复出焉:间隔:皆:语云:不足:既:诣:遣:欣然:3、古今词义辨析鲜美:古义()今义()交通:古义()今义()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缘:古义()今义()延:古义()今义()津:古义()今义()4、一词多义辨析舍:便舍船()屋舍俨然()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向:寻向所志()耽耽相向()5、了解作者6、朗读课文,翻译下列句子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②初极狭,才通人,

3、复行数十步。③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⑤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⑦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⑧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⑩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四、理清课文的结构线索:(1)本文以什么作为叙事线索?(2)本文主要记叙的是什么内容?(3)写出渔人的行踪:五、课堂小结:桃花源实在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如果你也是在无意中进入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你会怎么

4、样呢?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六、课堂检测:必做题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不足为外人道也(2)后遂无问津者2、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名,字,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朝。文章虚构了一个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3、《桃花源记》以为线索,按照桃源,桃源,桃源的顺序叙述了渔人的,层次清晰。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知识。二、合作展示1、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三个词概括:(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三)感受桃花源幸福桃花源的幸福

5、表现在何处?(四).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五).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六)、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七).深入讨论1.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2.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3.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三、总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

6、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四、优化作业设计提升题1、阅读课文第二、三段,回答问题。(1)用语段中原句回答A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B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C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D“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E“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2)从这两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写下来。(3)村人皆叹惋的原因是()A、为渔人费了很大周折才到这里而叹惋。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C、为外界的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

7、的痛苦而叹惋。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4)这两段中有四个词的意思相同,它们是:()()()()(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意思是什么?(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7)从这两段中找出两个成语:培优题2、课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的句子是:,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造句。(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成语:造句:(2)黄发垂髫,

8、并怡然自乐。成语:造句:4、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5、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着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第三课时《桃花源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