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320286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9
《生态视角下的作文素材运用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态视角下的作文素材运用技巧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而素材则决定了作文的得失成败。常有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就是说素材的重要性。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是不是拥有了素材就可以写出上佳的作文呢?答案是否定的。想要作文好,必须要善于利用素材,掌握一些素材运用技巧,才能使文章鲜活生动。关于素材,笔者从生态视角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挖掘自身资源,用心感受素材 生活中的素材有很多,但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容易出现也是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对素材视而不见。素材到底有什么用?能够表达什么?用在哪里?这些问题,初中学生因为过
2、于盲目而缺乏考虑和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提倡一种教育理念,叫做生态化教学,其基本要素就是要寻找生命化的状态,让师生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内心的激情。通过何种方式释放自己生命的体验,让心灵绽放风采呢?作文便是一个良好的载体。在作文这个载体中,有很多感受、对生活的见识、内心想要说的话,都是良好的素材,也是生命本身萌发出来的活力。这种素材笔者将其叫做心灵素材,也是自身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每一个文学家都是从自身内心挖掘,最终将其内心的感受化成了源源不断的文字,丰富了世界的文化。 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写过一篇作文《假如我可以和父
3、亲这样说》,有学生拿起笔来就写得很投入:“父亲,每次想要和你说话,却总是张不开嘴。每次看到你严肃的样子,就知道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就总是压抑自己。那种感觉就像是努力想要向上生长的小草,尽管被人踩着,疼,但是还想让你看到,我在长,我想要长。只是,你似乎总也看不到。我总认为,你若是能露出一丝笑,我便会觉得太阳出来了。” 在这样的习作中,作者就通过文字释放了自己生命的状态,将内心的感觉挖掘出来,变成了自然真挚的、流动的语言,彰显出自己的写作才华。 另外还有一个天然的素材资源库,那就是自身对外界事物的看法,而且内心想要发表的
4、言论等,也是非常有用的素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展个性。生态教学理念指出,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权利所在,能够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只有敢说自己想说的话,我手写我心,才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素材资源库。 有学生针对校园食堂的饭菜写了类似调侃的文字:“每次走向饭堂的时候,我多么期待,你能有热情和娇艳给我力量,可是我竟然,在见到你的一瞬间流下了热泪。你居然半生不熟,我拿什么来拯救你啊,我的饭菜?” 可以说,学生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文字题材,尽情抒发自己的各种感受,这样的作文才算是好作文。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作为
5、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从自身挖掘素材,同时也要开放教学,让学生敢于使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将自己的情感释放出来。 二、加强感情色彩,灵活裁剪素材 在当前的教学和写作中,不少教师让学生进行了很多文本素材的积累,比如一些文章的摘抄,还有平时背诵的名家片断,这些都是有形的资源,也是可以拿来使用的素材。曾经有人说,作文可以使用“拿来主义”,其实也是有道理的。一篇作文只要能够将一些素材使用恰当,可以完整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也是好的作文。 但是如何使用好这些有形的资源,将素材成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是很多学生欠缺的能力。往往有很
6、多学生一方面是想应付了事,一方面是盲目使用,普遍认为哪些段落或者句子是好的,就拿来直接使用。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对于自己作文来说,其实是东施效颦。 道理很简单,一方面很多学生是苦于应付,将一些良好的素材拼接,或者直接移入自己的作文中,剥夺了素材本身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是盲目轻信。其实每一个素材都有它本身的风格,还有观点,带有本身的温度。它多多少少要受到出处文字的观点、风格的影响,用到自己的作品里,必须要经过加工和改造,能够适合自己的作文风格,以及行文意境才行。唯有如此,素材才能真正为文章服务;否则,素材就有可能造成干扰,
7、对自己的文章产生排异性。 素材运用的技巧之一,是要根据写作需要,选取素材的某一部分或某一个细节,有时候可以从某个角度去阐释素材,使之与文章整体观点一致。要从多方面考察素材的多重意义,并非所有素材都有价值。 三、还原再现情景,借用素材手法 在初中生的素材运用中,常见的问题除了表达单一外,还有一个显著的误区,就是表达笼统单薄,不够丰富。显而易见,文章是靠素材支撑的,但是在文字中如果不能让人物鲜活、论述有力,那么文字也就失去了意义,大大削减了文本的情感色彩。 在记叙文中,人物要行动,要说话,就要从素材中深挖这些要素,
8、通过细节再现,情境还原,让记叙文生动丰富。在议论文中,只有将足够的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再造,才能丰富文本,让文章显得厚重。 如有学生这样写了一篇议论文:“生命让我们选择也让我们舍弃。当我们舍弃了忧郁,便拥有了快乐;舍弃了脆弱,便拥有了坚强;舍弃了虚伪,便拥有了真诚。这方面,陶渊明、钱学森、徐本禹是我们的表率。他们都舍弃了世俗社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