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语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语

ID:16319312

大小:7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9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语_第1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语_第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语_第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语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语》强化复习计划【学情分析】3.25日,校模拟考反馈,论语题得分率偏低,7分的问答题,平均得分2.6分,失分较大,且基础分的失分情况较为严重。2011新高考样卷提示,论语题分值由4分提升至7分,分成甲、乙两小题的设置。其中,甲题偏重文本的理解、解读,而乙题偏重问题探究以及对经典文化的批判继承。根据考纲变化,本阶段开始《论语》的强化复习,尽量做到甲题得分。【教学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明晰文本大意,并完成相关篇目的背诵;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课文和习题演练,解决相应的文言基础知识,学会适当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每一章节背后的思想支撑,并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

2、的意义及其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批判继承。【教学方法】逐一讲授,课后看书巩固,练习强化【课时安排】复习计划总纲(1课时)文言知识点落实及观点解读(13课时)习题讲解(4课时)共18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计划总纲及策略提要呈现方式:ppt一、考点解说1.试题取材范围10课自读课文:《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2.课标《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

3、,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复习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1)文字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读懂文章、积累知识(2)文章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学习章法、培养能力(3)文化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传承文化、提升思想——其中,高考复习以落实“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文化传统的评析”这两个知识点为主要目标。3、《〈论语〉》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政以德》:德政主张《克己复礼》:以礼治国《知其不可而为之》:出仕入世的奋斗观《仁者爱人》:仁爱观《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周而

4、不比》:人际交往观;《诲人不倦》:教育观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高山仰止》:感人的师生关系;《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中庸之道》:和而不同的哲理意味(坚守原则之下的变通)(这是孔子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一般而言,可帮助学生厘清思想主线,即孔子崇古尚贤,主张恢复周礼,而“礼”的核心思想为“仁”,“仁”的根本是“孝悌”。可以说,“礼——仁——孝悌”,这是孔子一切行为的思想支撑,凡是符合这三者的,都是孔子所提倡的,他所有的行为及主张都是以此为出发点,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孔子的政治主张都不是突兀的,都是与这三者是相一致的。二、复习策略

5、1、将十课内容烂熟于心,该背的必须背出,文句的理解与翻译也必须掌握个八九不离十,如此才有可能进行个性化的点评;2、加强背诵,辅以笔答,全力消灭错别字;3、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认真解读课后的“文本解读”和“知识链接”,在精要处进行圈画或摘录,直至弄通弄懂透弄熟,只有了然于胸,才有现场应用的可能。4.加强应试技能的训练,加强解题的格式规范,尽力作到只要能作答就不要失分。5、从文本内容上来看,学生在复习时尽量带着以下四个问题去思考:(此四点出自娄沂老师的建议)(1)该句出自哪个章节?(即哪一课)(2)该句的观点是什么?(3)论据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是

6、什么?(4)该观点背后的思想支撑是什么?三、答题规范1、仔细审题,抓关键,重条理,循序渐渐,回答务必切中要害;2、尽管考题具有一定的拓展性,但仍需依足文本,不可轻率落笔。3、评析顺序一般以“总说——分说”的方式呈现。四、例题解析(09浙江)第二课时3.30——落实《沂水春风》字词及观点,理解孔子心中理想社会的蓝图,背诵相应语句,解决“课后”“问题探讨”;第三、四课时3.31——落实《中庸之道》字词及观点,理解“中庸”和“适中”的区别,背诵相应语句,解决“课后”“问题探讨”。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这篇课文十分陌生,完全不知所云,而中庸之道却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7、其一切行为的出发点,中庸之为德,是至高无上的,可以迁移至政治、德行、交友等任一领域,故而有强调的必要性。第五、六课时4.6——落实《为政以德》字词及观点,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背诵相应语句,解决“课后”“问题探讨”。(1课时)《为政以德》默写、点评。(1课时)第七、八课时4.7——落实《克己复礼》字词及观点,理解孔子所处的社会大背景——礼崩乐坏,理解周公对孔子的意义,背诵相应语句,解决“课后”“问题探讨”;(1课时)《克己复礼》默写、点评(1课时)第九课时4.8——落实《仁者爱人》字词及观点,理解孔子的仁爱观,背诵相应语句,解决“课后”“问题探讨”;第十课时

8、4.8——落实《知其不可而为之》字词及观点,理解孔子和隐士在出世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