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垣史源学杂文》有感.docx

读《陈垣史源学杂文》有感.docx

ID:16319271

大小:133.9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9

读《陈垣史源学杂文》有感.docx_第1页
读《陈垣史源学杂文》有感.docx_第2页
读《陈垣史源学杂文》有感.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读《陈垣史源学杂文》有感.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读《陈垣史源学杂文》有感“考寻史源,有二句金言:毋信人言,人实诳汝”。古代史家引用他人成果往往不注明详细出处,而一旦有讹误、传抄错误之处,便难以发现,这就导致做学问的不严谨、不负责。面对这样的问题,陈垣先生创立史源学,要求学生查处古籍引文的来源,这个工作看上去似乎枯燥无味,实际上却能尽快熟悉相关文献、锻炼治史的本领、培养踏实严谨的求学态度。“空言不能举例”,作为史源学的开创者,根寻史源是陈垣先生史学考证的一贯作风。基于中国古代优秀史家的优良传统,陈老特别注重对史源的考究,他常说“读史必须观其语之所自出”,明确提出

2、了在运用资料时必须考查其来源,对于史书中的记载,“非逐一根寻其出处,不易知其用功之密,亦无由知其致误之源。”《陈垣史源学杂文》一书的前言中,讲到陈先生史源学课程的一句导言:“择近代史学名著一二种,一一追寻其史源,考正其讹误,以练习读史之能力,警惕著论之轻心。”即史源实习主要有三步:首先要选定材料;其次抄录、点句;最后考释,“将文中人名、故事出处考出:晦者释之,误者正之。”在《陈垣史源学杂文》一书中,主要收录陈老对《廿二史札记》、《日知录》、《鲒埼亭集》三部史籍的考释研究,这是陈老史源学的精髓体现。依据史料的性质与

3、来源,可划分为原始史料和撰述史料。原始史料往往是未经加工,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历史面貌,比如政府文件档案、碑铭、谱牒、契约等。而撰述史料则是依照原始史料综合整理而成,而正是因为其改造了作为“源”的原始史料,故而为“流”。并且鉴于作者编撰的时代背景、原始史料本身损毁等不可抗力因素,包括个人情感影响等,所撰述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是存在一定疑问的,这就特别需要我们考寻史料之源,对其作出真伪评判。此外,陈垣先生还指出搜集史料问题上提出的,要“竭泽而渔”,当史料不全的时候,我们做出的结论就难免偏颇之局限。史源学的价值对于史学研

4、究来说可谓不言而喻。历史研究需要准确可信的史料,这就需要对征引文献进行鉴别,不考史源,就难免以讹传讹。而史源学的功用便在于鉴定史料真伪、纠正前人著述中的谬误之处,同时,也利于我们正确地剪裁取舍史料,拒绝断章取义。阅读此书,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扎实的历史知识是基础,以及要善于运用检索工具书。读书的时候,经常会受到一个问题的困扰,怎样能够曲径通幽,发现独到的问题,而非受制于大多数人所习惯的问题模式?丰厚的知识储备、广泛的阅读量是为学之本源,也是拓展思维的重要方式。陈老在读《十七史商榷》后云:“李汧公

5、者李勉,大历中封汧国公,见两唐书一三一本传。唐时李姓无封沂国公者。《商榷》之误,此其一。”又云“李勉百衲琴事,出唐人李绰撰《尚书故实》,韦绚《刘宾客嘉话录》亦载之。今《学海类编》本《刘宾客嘉话》作李汧公勉取桐丝之精者杂缀为琴。桐丝当作桐孙,草书相似而讹也,《宝颜堂秘笼》本《尚书故实》正作桐孙。桐孙者桐之幼枝,《太平御览》九五六引《风俗通》云:‘梧桐生于峰山阳岩石之上,采东南孙枝为琴,声甚清雅。’《庾子山集》五《咏树》诗,‘枫子留为式,桐孙待作琴’,以孙对子,是也。《商榷》之误,此其二。”在上段文字中中,不难发现陈

6、老所引书目之多,考察之详尽。故而考订多部史书文献离不开扎实的历史学功底。 事实上,不论是哪一门学科,广博的知识储备皆是为学的基石,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在阅读文献时就难以察觉存疑之处,这一点,是我们需要终生为之努力的。在书中看到陈老对各种材料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让人在钦佩之余也不免会感叹自己差距太大。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要求,计算机文献检索的功能日益强大,但是,只有我们先有“底”,能够运用文献目录学书,对各种常用文献有一定的熟悉程度,这样再结合现如今的计算机检索技术的辅助,方有可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走得更远些。其次,

7、要具备怀疑精神与问题意识。穷本探源的追问精神难能可贵,“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一语正是此意。每一次的检索史源,每一次发现错误,都会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何以对同一件事史料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当这些问题激荡着我们的时候,用检索史源所学到的搜集解读困惑的相关材料,或许就能够发现新的问题。人人都可能会出错,包括我们惯常景仰的书本和权威,也都是一样。没有这样深切的意识,在学术上就难以有所进步。陈垣先生考释三部史籍的结果是“错误以《札记》最多,《鲒埼》次之,《日知》较少。”他讲道,“学者以找得错处为有意思,然于找错处之外能得其

8、精神,则莫若《鲒埼》也。” 而这种精神,便是为学者可贵的怀疑求真精神。最后,为学需秉持反复求证、严谨求实的态度。在陈垣先生引导我们仔细做学问的背后,正是他作为史学家严谨求实的学风和踏实求稳的史学良心。史源学杂文所讲的内容多是具体而微的,可以概括为注重史料的细节、注意表述的规范、重视考证的严谨。陈垣先生告诫学生,成果一旦发表出去,就要经得起学术界的检验。“学问以公布为主,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