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系列报道——太仓东林村2年从荒地里“整”出680亩耕地

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系列报道——太仓东林村2年从荒地里“整”出680亩耕地

ID:16312749

大小:3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9

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系列报道——太仓东林村2年从荒地里“整”出680亩耕地_第1页
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系列报道——太仓东林村2年从荒地里“整”出680亩耕地_第2页
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系列报道——太仓东林村2年从荒地里“整”出680亩耕地_第3页
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系列报道——太仓东林村2年从荒地里“整”出680亩耕地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系列报道——太仓东林村2年从荒地里“整”出680亩耕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系列报道——太仓东林村2年从荒地里“整”出680亩耕地时间:2013-05-21编辑:小汤来源:苏州日报字体:[大中小]字色:在太仓城厢镇电站村的生态大棚内,村民在整理架上的葡萄。在太仓城厢镇万丰村,大片高标准农田里的小麦抽穗了。  编者按  4月28日,市委常委会原则通过了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编制方案。总投资预计超2000亿元的“十大工程”内容涵盖了资源保护、水质提升、大气清洁、湿地建设、山体修复、垃圾无害化等,力争用七八年时间使苏州空气水质根本改善,“人间天堂”美誉实至名归,“鱼米之乡”特色更加彰显,生态环境更加宜居,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本报

2、联合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今起推出《中国梦·生态行探访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系列报道,向读者传递生态工程建设的最新状况及未来功用。  【工程概况】 “四个百万亩”  “四个百万亩”是我市战略性的生态资源,是保持苏州“江南水乡”传统风貌、保障全市生态安全的重要防线。“十二五”期间,通过地方立法,建设保护“四个百万亩”。其中:优质水稻110.56万亩,特色水产100万亩,高效园艺100万亩(其中蔬菜面积50万亩),生态林地100万亩,计划总投资16亿元。2013年完成“四个百万亩”落地上图,新增现代农业园区面积10万亩,改建标准化鱼池5万亩,推进5000亩以上

3、蔬菜基地设施化、标准化建设,新增林地绿地6.3万亩,投资5.3亿元。  【工程现场】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  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如何最大效益地利用土地,挖掘耕地的最大价值?城厢镇做了两件事,一是整理、复垦闲杂土地;二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体农业”、“高 效 农业”。  【声音】穿西装戴领带 照样可以种田  这个拖拉机是全封闭的,里面有空调。以前开拖拉机,风吹雨淋,现在穿西装戴领带照样可以种田,这是我当了几十年的农机手不敢想的。环境也好了!你看,田埂上没有一点杂草,全是整齐的绿化,沟渠里的水碧碧清。现在种田虽然还是辛苦,但是人心里舒服了。我儿子在公司里坐办公室,收入还没我高,这

4、在以前也是不敢想的。对于农民来说,什么是生态文明,我觉得目前这个样子就是我看得见的生态文明。———徐雪其(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村民)  土地整理17亩田“整”出耕地80亩  眼下正是麦苗抽穗的时节,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的麦田里麦浪起伏,一望无际,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然而,当记者走近一片麦田,却发现这里的田块“不一般”:成片的麦田被均匀地分成长110米、宽16米的田块;水泥路面的机耕道直接铺到了田头,机耕道两边的三叶草正在开花,白茫茫一片;田块四周都是标准的防渗渠道,深0.8米,宽0.75米。  太仓市城厢镇农业技术服务站站长杨仁林介绍,在城厢镇,像这样的田块有8000多亩。这种田

5、块有个名字叫“高标准农田”。而这些“高标准农田”的前身却是从前农户看不上眼、不愿意去种的闲杂边角地或者荒地。  杨仁林带着记者来到位于东林村姚湾片区的一块麦田旁,他说:“姚湾为什么叫姚湾,就是因为这里的河湾特别多,许多田地根本无法连地成片,规模型的农业生产根本无法开展。眼前的这块土地原来有耕地17亩,其余都是荒地。经过土地整理,我们将原来的宅基地、河湾荒地等土地全部整理出来,进行复垦,现在实测到的耕地面积有80亩。在整个姚湾片区,这样的情况不是个案。根据测量,姚湾原有耕地800多亩,经过这两三年的土地整理,目前的耕地面积是1480亩,增加了680亩。”  另外,根据城厢镇的测量,

6、原来一户农户宅基地的占地面积要在1.2亩左右,现在农户住进公寓房,每户人家宅基地的占地面积约在0.25亩。目前,城厢镇已经完成了约1500户农户的宅基地整理工作,这些整理出来的土地已经基本全部复垦为高标准农田。  农业机械化1人种田90亩  土地整理的成果之一是耕地面积增加了,土地的利用率得到了最大的改善;带来的另一个优势是土地的使用成本大大降低。杨仁林又带记者来到姚湾这片麦田旁的集中式灌溉站,“之前的800多亩耕地,一共配备了11个管水员,现在建了这个集中式的灌溉站后,1480亩耕地却只需两个人就可以了。”  两个人灌溉1480亩田的前提是东林村的农田进行了规模化种植。在东林村

7、,有个合作农场,全村的田分别被两个分场承包,承包人按照水稻每亩950斤、小麦550斤定产量上缴,超出产量部分按比例再上缴;种田的费用按每亩300元管理费和1100元成本费补贴,节约的费用也是按比例上缴,剩余的都是自己的。因为种得好,承包人之一、东林村农户徐雪其去年光种地一项的收入就有8万多元。“18个农户就把全村1700亩田全部种好了,一个人平均种90亩地。全部靠机械化设施,从育种到收割、到储存。”徐雪其打开巨大的农机仓库,里面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就像在开“博览会”,“这些机械都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