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外作物免耕栽培的研究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外作物免耕栽培的研究与应用 邹 应 斌(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作者简介:邹应斌(1954-),男,湖南望城人,研究员,从事水稻栽培研究与教学。摘 要:介绍了国外作物免耕栽培的形成发展过程、近期研究结果、生产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指出采用绿肥作物或作物残茬覆盖的免耕栽培是保护性耕作的最有效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关键词:作物;免耕;栽培1 作物免耕栽培的历史回顾美国是世界上开展作物免耕栽培较早的国家。1934年5月一场沙尘暴从美国西部刮起,把3亿多吨土壤卷入大西洋。“黑风暴”惊醒了人们,推动了各种保水保土耕种方法的研究。经过半个世纪,开发出免耕法,与退耕种草、
2、植树造林建立防风屏障等措施相结合,以扼制沙尘暴的再度猖獗[1]。一是60%使用铧式犁,土壤不翻耕,秸秆覆盖田面;二是使用茬地播种机“铁茬”播种,随种子播种深施化肥;三是采用除草剂与浅锄相结合清除杂草。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土壤贮水量增加,径流量和蒸发量减少,增强了土壤抗风蚀能力。现代免耕栽培技术的发展开始于1955年英国皇家化学公司(ICI)发明了除草剂百草枯[2]。长期以来认为耕作对于改善土壤渗漏和控制杂草是必要的。20世纪40年代,在英国发表了通过手工耕作能够控制杂草的研究报告。现在杂草能够用化学除草剂控制,后来ICI认识到百草桔的市场开拓要与农业技术措施相配套。随后
3、同时在英国、荷兰、德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瑞典和澳大利亚开展了免耕栽培试验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开始应用复合型除草剂(含百草枯)控制杂草,并同时在加拿大、巴西、巴拉圭等国家进行试验研究。1962年最早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作物商业性生产中应用免耕技术和研制成免耕播种机。应用免耕播种机的优点之一是能够在收获前茬作物后,立即播种作物。1973年美国肯塔基大学的ShirleyPhillips和HarryYoung出版了《免耕种植》一书,后来翻译为西班牙文。由于S.Phillips开拓性的免耕研究工作,被称为“免耕技术之父”。 开始于1960年及以后的30年里,巴西政府鼓
4、励西南部、中西部和北部地区发展农业。其措施是大豆种植进一步集约化,一年一种或与小麦轮作,替代饲料作物或咖啡的生产[3]。这种种植方式的改变,加上大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公共研究和推广机构建议农民恢复牧草生产。农民为了避免改种作物导致的经济损失,开始应用作物少耕栽培。20世纪60年代后期,德国国际合作组织(GTI)在巴西进行了增加大豆产量的研究[2]。1970年研究发现,大豆集约化种植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并开始试验改进种植方式。德国生产的播种机可用于免耕栽培播种,随后开展了免耕栽培的研究。1972年,英国ICI公司将它的免耕栽培研究小组从澳大利亚迁到巴西,并随之提出了免耕栽培配套技
5、术。播种机是免耕栽培配套技术的关键性投资设备。1972年ICI公司帮助巴西农民到英国和美国考察最先进的免耕技术,并进口了免耕播种机。由于当时的除草剂和播种机械难以控制杂草,有时不得不采用人工除草。来自美国肯塔基大学的S.Phillips教授和他的研究生经常访问巴西,并进行了许多职业技术培训。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巴西有3个小型的免耕合作网络,每个网络都是相对独立的工作,到70年代中期开发了免耕栽培的配套技术。由于杂草控制困难和播种机的效率不高,免耕配套技术没有广泛应用。新的除草剂草甘膦的引用和许多研究单位的继续努力,到70年代后期形成了有效的免耕配套技术体系。但由于草甘膦价格高,该技
6、术体系的推广应用仍然有限。在巴西政府和世界银行的水土保持和耕地保护项目的支持下,20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了第二代免耕技术的应用。在巴西国家推广中心的支持组织下,免耕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当农田被一场大雨冲刷后,免耕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由于80年代后期形成了第三代免耕技术,加上便宜的土地吸引了来自巴西南方并掌握了免耕技术的农民。到90年代由于草甘膦价格的大幅下降,进一步促进了从事商业化作物生产的农民采用免耕技术。在南美洲开展作物免耕栽培的国家有:阿根廷(1974年开始)、智利(1978年开始)、乌拉圭(1960s开始)和玻利维亚(1986年开始)。保护性耕作是可持续农业的一部分,增
7、加产量,减少投入,保护土壤和水分,减少劳动用工,商业经济回报的潜力已导致了保护性耕作的应用[3]。保护性耕作是许多技术的组装配套,如作物残茬覆盖,保持土壤湿度、维护和改良土壤质量等,其中免耕被认为是保护性耕作的最有效技术。在加拿大西部正在改进作物种植方式,即由两次施肥播种法(翻耕)发展到一次施肥播种法(少耕),保护性耕作正在转向少耕、低能投入的有效系统。非洲于1960s后期在加纳开展了作物免耕栽培研究。1970年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在阿尔及利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