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228802
大小:76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8
《专题二 碳和碳的化合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二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目标】1.了解碳单质及其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知道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3.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及毒性;4.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5.了解自然界里的碳氧循环,关注温室效应,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力所能及地实行“低碳生活”。【知识要点梳理】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及用途(1)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固体。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常用做玻璃刀的刀头或钻探机的钻头。(2)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磷片状固体。石墨很软(常用作铅笔芯);有导电性(可作电极)。(3)C60形状类似足球,应
2、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方面;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2.碳单质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等;它们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1)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些它具有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2)活性炭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防毒面具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制糖工业利用活性炭来脱色来制白糖。3.碳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古代字画年深日久也不变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2)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①完全燃烧,生成CO2:C+O2CO2;②不完全燃烧,生成CO:2C+
3、O22CO。(3)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如: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2Cu+CO2↑【实验现象】①试管中黑色的粉末逐渐变成了红色,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途】此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上。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碳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这使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一)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O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1)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注】冬天用煤为到暖时,如通风不良,就会发生煤气
4、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轻度应呼吸大量氧气,严重时要去医院。在炉旁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因为一氧化碳不溶于水。(2)可燃性:2CO+O22CO2。(3)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2CuO2Cu+CO2【现象】试管中黑色的粉末逐渐变成了红色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问题与反思】:①此实验要进行尾气处理,原因是:一氧化碳有毒,防止污染空气。②实验开始时要先通一氧化碳,目的是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以免发生爆炸。③石灰水的作用:证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3.CO的用途:用作燃料,工业上冶炼金属。(二)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CO2是一种无色的气体,固态CO2俗
5、称“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制冷剂,也可以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压强会溶解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H2CO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注】碳酸不稳定受热见光易分解:H2CO3=H2O+CO2↑,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3)二氧化碳与碱溶液反应①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此反应常用来检验CO2气体;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
6、2NaOH=Na2CO3+H2O;【注】鉴别二氧化碳:(4)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2CO(此反应为吸热反应)。3.二氧化碳的用途:(1)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于灭火。(这一过程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在温室里,可以用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3)固态二氧化碳称干冰,可用做制冷剂和人工降雨。(4)工业上用二氧化碳来制造纯碱,尿素和汽水。4.二氧化碳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1)二氧化碳没有毒,但不供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通风。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进行灯火实验。(2)能
7、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臭氧、氟氯代烷等。(3)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植被的破坏。(4)温室效应危害:导致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城市,以及土地荒莫化,农业减产。(5)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三、CO2和CO的鉴别及除杂1.CO2和CO的鉴别方法1: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若气体燃烧,则该气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