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220240
大小:27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8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使用日期】【学案序号】18【编写人】【审核人】 【学科联系人签字】【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决策的内容,认识对我国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概念补充】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它包括社会经济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制度、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机制。【自主学习】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内容:①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的方
2、针;②明确指出:实现工、农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提高生产力,要求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2)意义:从而揭开了的序幕。【知识点拨】1、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内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的)。2、改革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改革的必要性:计划经济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二、进程: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经营方面)①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
3、变为分户,。②率先实行的是省和省(小字)③主要特征:④作用:农民获得了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第二阶段: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①含义:乡镇企业是指或创办的各类企业。②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和的发展。【合作探究】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背景:①农村改革的推动②国有企业本身的弊端(2)中心环节:(3)历程:①1978—1984年试点时期②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目标是要建立。③1992年,“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4)评价
4、:①作用: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②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①提出目标: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②写进宪法:1993年,全国人大将《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③完善创新:1997年9月,中共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基本形成:到,中国已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
5、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2)特征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②根本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宏观调控: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3)作用: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重难点阐释】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是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状况。2、建国后农村经济
6、的四次调整(1)1950-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2)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3)1958-1978年:人民公社化,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4)1978年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巩固练习】1.(2011.四川高考)下图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2.(2011.山东高考)图5是1980年
7、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3.(2011.新课标全国卷)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收利总额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