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四楼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陈四楼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ID:16217063

大小:28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8

陈四楼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_第1页
陈四楼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_第2页
陈四楼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_第3页
陈四楼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_第4页
陈四楼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四楼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矿区概述1.1.1矿区地理位置永城矿区陈四楼井田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境内,为城厢、陈集、顺和乡所辖。井田中心南距永城老县城8km,地理坐标;东经116º22´20",30º00´35"。矿区北靠陇海铁路,东临京沪铁路,青(龙山)阜(阳)铁路从矿区东南约20km处穿过,西有京九铁路商阜段。永城老县城距商丘车站95km,徐州车站97km,宿州车站74km,其间均有柏油公路相连。区内主要村镇之间亦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运输堪称方便。具体见矿区交通位置图1-1。1.1.2自然地理概况井田位于黄淮冲积平原东部,地势低

2、洼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地面标高32.49~36.50m,一般为32m至35m之间,相对高差3m左右。地表广为巨厚的新生界松散冲积物所覆盖。区内地表水系不甚发育,最大的河流--沱河在井田南部2km处流过。井田内用于灌溉的沟渠纵横交错。沱河属淮河水系,发源于商丘市东北之响河,向东南流入安徽省的新汴河,全长120m,其流量受大气降水控制,年平均流量1~2m3/s,有记载的最大流量384m3/s(1963年)。本区属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冬春干早,夏秋多雨,四季分明。据永城县气象站资料:气温:1974~1984年观测,月

3、平均最高气温26.89℃(7月份),最低-0.32℃,年平均卫14.3℃。日最高气温41℃(1959年7月30日),最低-19℃(1957年2月21日)。降雨量:最大降雨量1022.5mm(1977年),最小为630.4mm,年平均813.6mm;日最大降雨量207mm(1957年7月I4日),一次最大降雨量为443.4mm(1965年7月5日~18日)。蒸发量:历年最大蒸发量1985.7mm(1978年),最小1603.2mm,(1975年),平均1745.4mm。相对湿度平均68~73.16%。冬春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北风

4、偶有东南风,最大风速183m/s(1982年4月21日)。每年12月至翌年3月为降雪和冰冻期,最大冻土深度19cm。据《中国地震烈度表》载,本区属六度地震区.河南省地震局受永城煤炭工业联合公司委托,提出“永城县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意见书”((84)豫震烈字第002号文),该文在分析了地质构造及本区地震史之后,认为.“本区不可图1-1陈四楼矿井交通位置图能发生六级左右地震,主要是受邻区强震影响,其地震基本烈度六度是最适宜的。”又提出“鉴于永城煤炭储量丰富,现已投入建井,将来发展远景可观,据此建议,对特别重要的工程和建筑物,可提高1度

5、设防。”煤炭部基建司对陈四楼矿井方案设计审查意见明确:“建筑物地震烈度均按6度设防,但对六大要害系统按7度的构造措施设计。”1.1.3矿区开发历史及生产建设规划矿区现有生产矿井葛店煤矿、新庄煤矿、车集煤矿等8处。另外,已经逐步形成了煤矿产业链,除部分大件煤矿机械外,基本可以满足煤矿建设需要。1.1.4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矿井工业场地至矿区集配站的铁路专用线正线里程15.86km。新、老两条永砀公路,分别自工业场地两侧经过,将矿井工业场地与铁路干线和土产材料产地连通,交通条件较好。矿井永久电源由永城220KV变电站供给。地方集资兴

6、建的永城110KV变电站,可作为本矿井建井期的施工电源。为确保施工安全,另一回电源可取自新庄矿井。矿区热电站应尽快建设。经初步勘探证实,上第三系孔隙承压水,无论其水量和水质均可满足本矿井永久水源的要求。矿区北部的芒山,生产白灰、石子、料石等土产材料。水泥、钢材木材等亦可通过公路运至本矿。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比较落实、可靠。1.2地质特征1.2.1地层永城煤田为华北型沉积,地层分区属华北区、鲁西分区、徐州小区的范畴。本井田无基岩出露,全都被新生界冲积层所覆盖,缺失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迭系至第三系古新统两段。钻探揭露的基岩地层上至

7、石千峰组(平顶山砂岩),下至中奥陶统马家沟灰岩,厚度约1100m。自下而上叙述如下:1、中奥陶统马家沟组(O2m),由白云质灰岩、灰岩组成,井田内揭露厚度30~45.20m。2、石炭系(C2~3),假整合于中奥陶统之上;中统本溪组(C2b),由铝质泥岩及山西式铁矿组成,厚度2~22m,平均8.78m;上统太原组(C3t),由9~11层薄至中厚层状灰岩和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组成,间夹不可采煤层3~5层,厚度93~164m,平均133m;3、二迭系(P),揭露厚度961.2m,下统齐全,上统K6标志层以上多被剥蚀;山西组(P1

8、S),厚度89.94~131.78m,平均106.43m,由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及煤层组成。二2煤层赋存于中部,下以K3灰岩标志层顶界与石炭系分界,上以K4鲕状铝质泥岩底界与下石盒子组分界;下石盒子组(P1x),厚度48.63~112.27m,平均74.92m,由泥岩、砂质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