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成型部分设计

塑料模具成型部分设计

ID:16217048

大小:6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8

塑料模具成型部分设计_第1页
塑料模具成型部分设计_第2页
塑料模具成型部分设计_第3页
塑料模具成型部分设计_第4页
塑料模具成型部分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塑料模具成型部分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塑料模具成型部分设计成型部分设计一、         分模面的确定为了将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等从密闭的模具内取出,以及为了安放嵌件,将模具适当地分成两个或若干个主要部分,这些可以分离的接触表面,通称为分模面。分模面的表示方法:1.     模具分开时,分模面两边的模板都作移动;2.     模具分开时,其中一方模板不动,另一方模板作移动A.   分模面的数目有:单分模面、双分模面、多分模面B.    分模面的形状有:平面、斜面、阶梯面、曲面C.   分模面与开模方向关系有:平行于开模方向、垂直于开模方向、与开模方向成一斜角选择分模面考虑原则:1.     塑件质量

2、考虑,确保塑件尺寸精度A.            同轴度要求的部份应在公模内成型,若放在公母模内成型,会因合模不准确而难于保证同轴度B.             选择分模面时,应考虑减小由于脱模斜度造成塑件大小端尺寸差异,若模窝设在公模,会因脱模斜度造成塑件大小端尺寸差异太大,当塑件不允许有较大的脱模斜度时,采用这种结构使脱模困难,若塑件外观无严格要求,可将分模选在塑件中部,它可采用较小的脱模斜度有利于脱模确保塑件表面要求:分模面尽可能选择在不影响塑件外观的部位以及塑件外观的要求2.     注射机技术规格考虑:A.            锁模力考虑:尽可能减少

3、塑件在分模面上的投影面积。当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接近接近于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面积时,有产生溢料的可能,模具的分模面尺寸在保证不溢料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分模面接触面积,以增加分模面的接触压力,防止溢料,并简化分模面的加工B.             模板间距考虑:分模面的确定要保证公母模开模行程最短3.     模具结构考虑A.            尽量简化脱模部件a.      为便于塑件脱模,应使塑件在开模时尽可能留在公模,只要使塑件与公模的结合力大于塑件与母模的结合力即可,尽可能使塑难看与母模之间有一定的结合力,而不要把塑件与模具的结合力都放在公模b.

4、     当塑件的外形简单,但内形有较多的孔或复杂孔时,塑件成型后必然留在模仁上,此时模窝可设在母模上,开模后可用推板顶出塑件,若模窝设在公模上,使脱模困难c.     当带有金属嵌件时,因为嵌件不会收缩包紧模仁,所以模窝应设在公模,否则开模后塑件留在母模,使脱模困难d.     若塑件的模仁对称分布时,应迫使塑件留在公模上,采用顶管脱模e.      若塑件有侧孔时,应尽可能将模仁设在公模部份,避免母模抽芯,否则造成脱模困难B.             侧抽芯机械考虑a.      应尽量避免侧抽芯机构,若无法避免侧抽芯,应使抽芯尽量短b.     由于斜滑块

5、合模时锁紧力较小,对于投影面积较大的大型塑件,可将塑件投影面积大的分模面放在公母模合模的主平面上,而将投影面积较小的分模面作为侧向分模面,否则斜滑块的锁紧机构必须做得很庞大,或由于锁不紧而溢边C.            量方便浇注系统的布置:分模面的确定不妨碍浇注系统的正常开设D.            便于排气:为了有利于气体的排出,分模面尽可能与料流的末端重合E.             便于嵌件的安放:当分模面开启后,要有一定的空间安放嵌件F.             模具总体结构简化,尽量减少分模面的数目,尽量采用平直分型面。还应考虑模具是否便于加工,便

6、于成品取出,还有分模面应尽量选择在产品的棱线上面4.     模具制造难易性考虑:能确保模具机械加工容易2.模具分型面的选择     该制件为机内骨架,表面质量无特殊要求,但在绕线过程中,上端面与工人的手指接触较多,因此上端最好自然形成圆角。此外,该制件高度为12mm,且垂直于轴线的截面,形状比较简单和规范。根据分型选择的一般原则,选择如下图所示的水平分型面方式。即可降低模具的复杂程度,减少模具加工难度,又便于成型后胀模。3、注射模浇注系统设计<1>主流道的设计     根据设计手册查的得XS-S-60型注射机喷嘴的有关尺寸为:        喷嘴前端孔径d1=

7、4mm        喷嘴后端球面半径R1=12mm   根据模具主流道球面半径R=R1+(1~2)mm及小端直径d=d1+(0.5~1)mm,故取主流道球面半径R=13mm                        小端面直径d=4.5mm为了便于将凝料从主流道中拔出,将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其斜度为:1°~3°。经换算得主流道大端直径D=8.5mm,为了便溶料顺利进入分流道,可在主流道出料设计半径r=4mm的圆弧过度。<2>分流道的设计     分流道的形状及尺寸,应根据制件的体积、壁厚、形状的复杂程度、注射速率、分流道长度、成型工艺条件等因素来确定。电流

8、线圈架的想状不算太复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