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215114
大小:8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8
《生产力中心:密闭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Q/×××××××—××××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发布2011-03-01实施2011-02-20发布密闭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则Q/SZGYG11.05.007—2011Q/SZGY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企业标准ICS1Q/SZGYG11.05.007—2010目次目次I前言II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34职责35管理内容和方法36检查与考核47记录5附录A(规范性附录)密闭场所作业审批表6IIQ/SZGYG11.05.007—2010前言本标准是根据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
2、司标准化工作的需要,为规范运营分公司密闭场所作业规则而制定。本标准由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本标准起草部门: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安保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煜审核:凌松涛批准:陆文学本标准委托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安保部负责解释。IIQ/SZGYG11.05.007—2010密闭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则1 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运营分公司密闭场所的作业安全的工作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检查与考核、报告与记录。1.2本标准适用于运营分公司范围内所有进入密闭场所的作业和其他行
3、为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无3 术语和定义3.1密闭场所包括:封闭、半封闭设备:储罐、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等。地下有限空间:地下管道、地下室、暗沟、隧道、涵洞、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地上有限空间:储藏室、烟道等。3.2进入密闭场
4、所作业主要是指在有危险、有有害因素(如缺氧、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场所的作业。4 职责4.1安保部负责组织制订进入密闭场所作业规则,并负责监督检查。4.2人教部负责组织密闭场所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试。4.3各生产中心负责制订相应专业系统内密闭场所作业的安全操作办法,并负责监督检查。4.4各车间负责实施相关密闭场所作业安全操作办法。4.5有关部门(中心)负责提供作业所需的工器具、检测设备和防护用品。5 管理内容和方法5.1管理要求5.1.1高度重视进入密闭
5、场所作业的危险性,强化全过程管理,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5.1.2从事密闭场所作业人员须经健康检查和安全作业培训且考核合格。禁止患有深度近视、癫痫、高血压、过敏性气管炎、哮喘、心脏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者和有外伤疤口尚未愈合者从事该作业。5.1.3进入密闭场所作业必须进行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的审批,由车间组织制定,报生产中心审批、安保部备案。5.1.46Q/SZGYG11.05.007—2010进入密闭场所作业必须明确作业人员的安全职责,至少3人配合,1人进入密闭场所作业,2人在外配合并负责
6、监护,进入人员要系好安全带,并不断联系,相互呼应,进入密闭场所的人员如出现头晕、胸闷、呕吐等不适感觉,应立即安排离开密闭场所,必要时要及时送医院抢救。5.1.5施工领导人在作业前后要对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清点人员、工具、设备和配备检测检验设备,包括氧气、有害气体检测设备。5.1.6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有权制止其他人员的违章作业和拒绝任何人的违章指挥。5.2操作规程5.2.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密闭场所作业前必须实现了解工作场所的安全情况,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应同时使用有害
7、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氧气含量应在18%-23%之间,甲醛最高浓度不超过0.5mg/m3,硫化氢最高浓度不超过10mg/m3,二氧化碳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不超过18000mg/m3;密闭场所内长时间工作应强行通风;室内焊接电缆应注意防火。5.2.2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5.2.3进入密闭场所前,应先通风换气15分钟以上,作业中应加强通风换气,通风时不得使用纯
8、氧。通风过程中不得中断,如突然停电或通风机停止工作,必须立即退出。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5.2.4作业人员应佩戴符合国家和企业规定的安全防护用具,对由于防爆、防氧化而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5.2.5做好密闭场所内的照明工作,照明必须设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