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连粳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连粳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ID:1619897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2

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连粳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_第1页
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连粳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_第2页
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连粳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_第3页
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连粳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连粳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连粳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初探[摘 要]本文将连粳9号(原品系)根据近二年我县的试验、示范情况,将其特征特性从理论到实践作一简单探讨,旨在我县以后的推广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高产优质增效的作用,使其为我县的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再作新辉煌。[关键词]连粳9号;特征特性;高效栽培连粳9号原名“连粳06-13”,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连粳9805//日本晴丰/早丰9号,于2007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连粳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初探[摘 要]本文将连粳9号(原品系)根据近二年我县的试验、示范情况,将其特征特性从理论到实践作一简单探讨

2、,旨在我县以后的推广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高产优质增效的作用,使其为我县的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再作新辉煌。[关键词]连粳9号;特征特性;高效栽培连粳9号原名“连粳06-13”,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连粳9805//日本晴丰/早丰9号,于2007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我县于2010年引进试验示范,2012年3月通过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05。具有茎杆较粗壮,生物学产量较高,适应性好,分蘖力强、丰产稳产、落粒性良好、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综合性状优等特点。一、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1.植物学性状连粳9号幼苗矮壮,苗势较强,叶片色较绿;茎秆高度适中

3、,分蘖力中等偏强,低节位分蘖多。5-6个伸长节间,茎秆较粗壮。茎秆基部包茎节,叶鞘较厚,茎杆弹性好,抗倒性强。主茎总叶片数17-18张,上部3张功能叶较挺,受光姿态好;株型集散适中,长势旺,整齐度较好,熟期转色好,穗长度中等,穗伸出度较好,穗型半直立;落粒性良好,粒色金黄,后期熟相好。株型紧凑,穗型较大,群体整齐度较好,抗倒性较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0.6万,每穗实粒数129.4粒,结实率88.8%,千粒重25.7g,株高100.0cm,全生育期155.1d,与对照相当;接种鉴定:感穗颈瘟、白叶枯病、纹枯病,中感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

4、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9年检测:整精米率69.7%,垩白粒率28.0%,垩白度2.0%,胶稠度68.0mm,直链淀粉含量18.4%,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2.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28.45kg,较对照镇稻88增产4.81%,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2.44kg,较对照增产5.74%。3.农艺性状、品质及抗性连粳9号全生育期155.1d,主要农艺性状区试综合表现为:株型紧凑,穗型较大,群体整齐度较好,熟期转色好,抗倒性较强。2010年灌南县作栽站安排新品种展示,在10个展示品种中,连

5、粳9号列参试品种第二位,实产每亩650.8.5.4kg。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5.85%。2011年灌南县作栽站安排新品种展示,在12个展示品种中,连粳11号列参试品种第一位,实产每亩672.4kg。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7.6%。4.穗粒结构协调、适应性广有我县的常年表现为平均每亩有效穗数22万左右,成穗率70%左右。平均每穗总粒数136粒左右,实粒数为128粒左右,结实率90.4%。分蘖力较强,后期灌浆快,转色好,适合在江苏北部种植,二、配套栽培技术1.连粳9号属于分蘖力较强,穗数多,穗型较大的品种,高产栽培宜采取“主攻穗数,力促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

6、栽培策略措施上前期稀播育壮苗、促早发、抓足穗,中期早晾田早烤田、稳苗健苗促大穗,后期控制用肥量,避免恋青迟熟。2.适时播种,培育壮秧连粳9号作为单季中粳稻,适合在江苏北部中粳稻区种植。5月上中旬播种,水育秧播种25-30kg/亩,旱育秧每播量35-40kg/亩,肥力低的秧田可适量多播。秧田施足基肥,早施断奶肥,巧施送嫁肥,培育适龄带蘖壮秧。3.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下旬移栽,秧龄30-40d左右,每亩栽插2.0-2.2万穴,株行距4×7寸,每穴2-3苗,栽足基本苗7万/亩左右,迟栽田块每穴3-4苗,浅栽匀插。抛秧田应做到田平、土熟、肥足、水层薄,人工补

7、稀,留出操作行。4.节水灌溉,平衡施肥本着“前足、中稳、后补”原则,用纯n20kg/亩为主,搭配p、k肥,提倡秸秆还田;分蘖肥适当加重,栽后一周左右立苗后结合施用除草剂施尿素10kg/亩,一周后再施尿素15kg/亩;早施穗肥,避免恋青迟熟。适时搁田,控制高峰苗不超过30万/亩,成穗22-23万/亩,孕穗至扬花期浅水勤灌,齐穗后干湿交替,收前一周左右断水,不能脱水过早。5.防治病虫,保证丰收播前药剂浸种48h以上,可有效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草病等种传病害,整个生育期间要密切注意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秧田期集中防治稻蓟马、飞虱及蚜虫,本田期重点防治一、二代

8、三化螟,及三、四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害加强纹枯病、稻瘟病的防治,确保水稻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