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防治常见病虫害

大豆防治常见病虫害

ID:16197927

大小:2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8

大豆防治常见病虫害_第1页
大豆防治常见病虫害_第2页
大豆防治常见病虫害_第3页
大豆防治常见病虫害_第4页
大豆防治常见病虫害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豆防治常见病虫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大豆重大病虫害通过采取农业(如抗性品种、健身栽培、水肥科学管理、减少病虫侵染源等)、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合理使用低毒、高效化学农药,将重大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确保大豆优质、稳产和高产。增产增效情况:通过准确测报,选择高效、低毒、专用农药,适时精准防治,提高防治效果,每亩增产10%以上,增收30元以上。同时,减少施药次数,降低施用费用,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技术要点:(1)大豆害虫防治技术①大豆食心虫防治技术采取“防、避、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在掌握害虫发生期、发生量和发生程度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

2、学农药,精准防治。农业防治:a.利用抗(耐)虫品种。无毛、荚皮组织坚硬的品种抗大豆食心虫;b.合理轮作。采用与非豆科作物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轮作,可有效地降低越冬虫口数量;c.翻耕豆茬地,及时耕翻豆后麦茬地,减少虫源。物理与生物防治:a.采取黑光灯、频振式诱蛾灯诱杀;b.利用白僵菌粉1.5千克对细土或草木灰13.5千克混合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使脱荚落地的幼虫接触白僵菌孢子,发病死亡;c.在成虫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灭卵,每亩放蜂量2万~3万头。化学防治:a.用敌敌畏熏蒸防治成虫:在成虫初盛期,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将玉米穗轴或向日葵秆瓤

3、截成约5厘米长段,浸足敌敌畏药液,按每隔4垄前进5米放一个药棍的密度,将药棍夹在大豆枝杈上;b.用菊酯类药剂在成虫高峰期后5~7天内喷雾防治成虫:每亩25~30毫升药剂对水,用背负式喷雾器将喷头朝上从豆根部向上喷,使下部枝叶和顶部叶片背面着药。常用药剂:80%敌敌畏乳油、25%快杀灵乳油、溴氰菊酯、来福灵菊酯等菊酯类药剂。适用范围:东北和黄淮大豆产区。应在当地植保部门指导下确定防治时间。注意事项:施药时按要求对足水量,细雾喷施,不留空白。要注意药剂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②食叶性害虫防治技术豆田危害较重的食叶性害虫有苜蓿夜蛾、豆卜馍夜蛾和草地螟等。

4、农业防治:a.大豆收获后,实行秋翻,破坏越冬环境,使在土中越冬的蛹死亡;b.根据成虫产卵对寄主植物的严格选择性,在成虫产卵盛期后、孵化前,铲除杂草特别是藜科杂草,并及时深埋处理,减少虫口密度。物理与生物防治:采取黑光灯、频振式诱蛾灯诱杀;保护利用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在草地螟产卵盛期,每隔5~6天放赤眼蜂1次,共2~3次,每亩放蜂0.3~2万头。化学防治:在百株有2~3龄幼虫80~100头时开始用药。常用药剂:2.5%溴氰菊酯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20%除虫菊酯乳油、5%来福灵菊酯乳油、50%辛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或40%乙酰甲胺磷乳油。适用

5、范围:东北、华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大豆种植区。本防治技术适合所有大豆食叶性害虫。注意事项:施药时按要求对水,细雾均匀喷施,不留空白。(2)大豆病害防治技术①大豆灰斑病农业防治:a.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品种搭配和轮换,并要经常监测各地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的变化,以便选择新的抗病品种;b.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收获后及时翻地,减少越冬菌量;c.注意合理轮作,避免重茬和迎茬种植;d.建立无病留种田,播种前剔除病斑种子;e.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加强栽培管理,控制杂草,降低田间湿度。d.加强测报,及时喷药防病。化学防治:根据田间病情发展及气象预报,在结荚和鼓粒期喷药,

6、以控制籽粒病害。常用药剂:多菌灵胶悬剂(5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等。适用范围:东北地区。注意事项:必须在准确测报的基础上,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施药时要按要求对水,细雾均匀喷于感病部位,以保证防治效果。②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病的休眠体(胞囊)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传播途径多,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主要依靠抗病品种和合理轮作结合施用药剂进行综合措施。农业防治:a.选用抗(耐)病品种,注意品种搭配使用;b.避免重茬和迎茬,在黑土轻病

7、区坚持3年以上的轮作,在盐碱土和沙土地区要实行5~6年以上的轮作;c.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适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并适当补充锌和锰等微量元素,提高大豆抗病能力;d.加强豆茬耕翻,降低虫源。生物防治:淡紫拟青霉菌剂等生物制剂可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的危害。化学防治:在大豆播种前选用可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的种衣剂拌种。适用范围:全国大豆产区。注意事项:该病一旦发生很难根除,因此,要注意减少病害传播,控制疫区发展。③大豆花叶病防治技术大豆花叶病的病原是病毒,目前尚无特效药剂来防治。该病在田间由蚜虫传播,因此,防治应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和不带病毒的种子、配合大豆蚜虫防治

8、为核心的综合措施。防治的关键是控制蚜虫的发生、传播及危害,达到“切断毒源,治虫控病”。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用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