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测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分层测评含答案第二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这段歌词所评述的古代帝王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2.“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宋代( )A.统一文字B.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D.崇文抑武3.“杨家将”的故事,以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2、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主要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下列哪一事件不会出现在“杨家将”的系列故事中( )A.阿保机发起澶州之战B.宋真宗亲征澶州城C.宋辽议和结澶渊之盟D.北宋北伐辽遭失败4.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这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南下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交纳的岁币
3、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11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分层测评含答案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北宋和南宋之间的关系类似于( )A.西晋和东晋的关系B.隋和唐的关系C.曹魏和北魏的关系D.武周和北周的关系7.岳飞的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匈奴”指的是( )A.匈奴统治者B.女真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8.“
4、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宋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秦汉时期9.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10.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下列表述与南宋时期南方商业繁荣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京城的主要街道店铺林
5、立B.京城的主要街道买卖昼夜不绝C.纸币与铜钱并行D.广州的人口多达百万11.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史书所述“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民族是( )A.蒙古族B.突厥族C.女真族D.回纥族12.下列图1、图2、图3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图3反映的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13.五代至元朝时期,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很多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辽 ②金 ③西
6、夏 ④蒙古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11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分层测评含答案14.《今日邵阳·今昔变化》称,唐宋时期,今湖南省邵阳境内的造纸业、刻书业等手工业生产有一定规模,多种果树开始人工栽培,粮食生产发展到“稻粟再熟”。促进该时期邵阳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占城稻推广到全国B.中亚的胡萝卜、大蒜等开始传入C.经济重心逐步南移D.娱乐场所“瓦子”遍布农村15.《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
7、反映了宋代( )A.社会分工完成B.市民生活丰富C.民间艺术精湛D.边境贸易繁荣16.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唐诗、宋词B.唐诗、宋词、楚辞C.唐诗、宋词、元曲D.楚辞、唐诗、元曲17.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曲表述错误的是( )A.熔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炉B.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C.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D.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18.右图中,科学家沈括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8、 )A.蔡伦改进造纸术B.华佗制成“麻沸散”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9.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广泛运用到军事领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