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191569
大小:389.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8-08
《镇雄县周家沟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镇雄县周家沟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镇雄县周家沟煤矿水文地质情况调查报告调查人员:曾家长、付宪才、陆家应李栓柱、梁波、贺祥普编制:梁波2012年9月22日目录矿区地质概况4-28-镇雄县周家沟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一、地层4二、构造13三、煤层与煤质14矿区水文地质条件171、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172、矿区含(隔)水层193、构造带水文地质特征224、现采坑道及邻近矿区水文地质状况235、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256、矿床充水因素及矿区水文地质类型26矿井充水因素分析29矿井充水水源29一、地表水29二、第四系孔隙水29三、三叠系
2、下统夜郎组弱~中等含水层29四、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弱裂隙含水层地下水30五、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隔水层30矿井充水通道31一、岩石天然节理裂隙31二、人为采矿冒落裂隙31三、断层破碎带31-28-镇雄县周家沟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四、原老窑及采空区32矿井充水方式32涌水量预测33一、矿井充水程度33二、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及矿井涌水量计算结果34矿井发生突水可能性地段预测36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36二、矿井主要出水点39三、矿井井下涌水观测点设置40四、矿井排水设备设置40五、采空区及主要积水点对矿井的影响40结论41-28-
3、镇雄县周家沟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矿区地质概况一、地层矿区位于云南省镇雄县镇雄煤矿区北部井田西段南部,矿区出露及钻孔揭露的地层有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龙潭组(P2l)及长兴组(P2c),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和第四系(Q)。现将出露地层由老到新简述如下:(1)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由灰绿色、墨绿色致密状、杏仁状玄武岩组成,顶部为灰白色玄武质凝灰岩。核实区内未出露,仅钻孔揭露,组厚一般大于70m。(2)上二叠统龙潭组(P2l)出露于矿区西南角,为一套湖-沼泽相为主的地层,由陆源细碎岩夹煤层组成。
4、含煤层数10-18层,其中C5b煤层全区可采,C5a、C6a、C6c煤层局部可采,皆分布于顶部。该组地层厚133.35-162.81m,平均厚148.13m。根据岩性组合与含煤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①第一岩性段(P2l1):该段厚42-66m,平均厚约60m左右,岩性由粘土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细砂岩组成,其下部夹薄煤2-3层。岩层颜色由下向上逐渐变深,常见鲕粒,含较多结核状菱铁矿,细砂岩一般分选性差,滚圆度较好。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关系。②第二岩性段(P2l2):该段厚度35-50m,平均厚约40m-28-镇雄县
5、周家沟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左右,岩性由灰色粘土质泥岩、泥质粉砂岩、钙质细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夹粘土岩和2-3层薄煤组成。顶部含泥砾和鲕状菱铁矿结核。该段底部有一层钙质细砂岩,厚1-2m,具水平层理,层位较为稳定,可作为标志层(定为I1)。③第三岩性段(P2l3):该段厚度40-68m,平均厚约50m左右,岩性由浅灰白色粘土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煤层以及钙质细砂岩组成。煤层有C5a、C5b、C6a、C6c、C7、C8,其中C5b为全区可采煤层。C5a、C6a、C6c为局部可采煤层。该段粘土岩、泥岩中普遍分布有鲕粒状菱铁矿,上部细砂岩中含晶状菱铁矿结
6、核。C5b煤层顶部含一层0.01-0.05m厚的紫褐色薄层状水云母泥岩,全区稳定,特征明显,它是鉴别C5b煤层的良好标志层(I3)。(3)上二叠统长兴组(P2c)出露于矿区西南部,为一套海陆交替相沉积,韵律发育较完全。岩性由深灰-灰黑色泥质灰岩、薄煤、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钙质细砂岩交替组成。其中含C1、C2、C3、C4煤层,Cl煤层位于顶部,局部可采,其余都为0.2-0.3m薄煤层。中下部C4煤层顶板有厚10m左右含蜓科化石的泥质灰岩,可作为标志层。C4煤层底板下部泥质粉砂岩中含大量结核状菱铁矿,可作为辅助标志。该段底部(C5a煤层老顶
7、)有一层1-3m泥质灰岩,含蜓科化石,全区稳定,定为标志层(I5),该层是钻孔施工时预见C5a煤层的良好标志。该组中产较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厚度相对稳定,厚36.05-51.80m,平均厚43.75m。与下伏龙潭组地层整合接触。-28-镇雄县周家沟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4)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主要出露于矿区西南部,中部有少量出露,该组为一套浅色的滨海相沉积构造。该组厚40-67m,平均厚60m,依据岩性特征可分为两段:下段粒度稍细,上段稍粗。下段:为灰绿色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下部夹灰岩薄层或透镜体。厚40m左右。底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结晶
8、灰岩,地表风化后呈褐色泥岩,厚1-2m,全区稳定,为标志层(I7),以此层底界划分T1K与P2c。上段:为灰绿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夹钙质细砂岩和生物灰岩透镜体,厚20m左右。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