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冬暖蔬菜大棚改植葡萄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冬暖蔬菜大棚改植葡萄栽培技术冬暖蔬菜大棚由于连年重茬,蔬菜品质变差,收入下降。2007年春改植葡萄品种黄香蜜获得成功。2008年666.7m2产量1400kg,2009年2000kg,经济效益显著。主要栽培技术是:适时改植,V型钢丝篱架整形修剪。调控棚内光照、温度、湿度,花果、肥水管理,防治病虫害等。 关键词:冬暖大棚;葡萄;黄香蜜;技术。冬暖大棚蔬菜连年重茬,病虫害严重,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收入逐年下降。2007年春,在长60m、宽lOm的蔬菜大棚内改植黄香蜜葡萄获得成功。2008年666.7m2产量
2、1400kg,每千克售价40元,收入5万余元;2009年产量2000kg,每千克售价50元,收入近lO万元,经济效益可观,许多大棚菜农纷纷引种黄香蜜葡萄。 黄香蜜葡萄为欧美杂交种,早熟品种。2003年冬引入高青县栽培,经几年观察,表现性状优良,平均穗重850g,粒重14g,外观亮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5%以上,玫瑰香味浓郁。冬暖大棚栽培,5月底6月初成熟上市,极少发生病虫害,深受消费者欢迎。现将蔬菜大棚改植黄香蜜葡萄技术介绍如下: 1 苗木栽植 1.1 苗木选择与处理 选用一年生黄香蜜葡萄健壮扦插
3、苗,基部茎蔓粗度1.5cm以上,枝蔓剪留30cm,有3个以上充实芽。侧根12~13条,须根发达。栽植前根剪留15cm左右,于清水中浸24小时栽植。枝蔓剪口蜡封。 1.2 栽植时间与方法 若冬暖蔬菜大棚闲置,可随时栽植葡萄苗木。秋栽苗木在上冻前完成,栽植后埋土防寒。春天栽植于3月底4月初进行。也可于春节前后栽植,先扣上棚膜,待地温升至15~C左右时栽植。 挖定植沟。在东西向大棚内,以南北行向栽植葡萄苗木,株行距0.8~1m×1.8~2m。按行距挖定植沟,宽80cm、深60cm,熟土、生土分放在沟两
4、侧,沟底填厚15cm左右粉碎的植物秸秆,再按6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5000kg、磷酸二铵50kg、高氮复合肥50kg,与熟土混匀后填入沟内,用熟土把沟填平,浇水沉实。 栽植。在定植沟中心线上,按株距挖宽40cm、深20cm的栽植坑,坑底呈丘状,把苗木放于坑中央,根系舒展摆匀,填土到一半时,轻提苗木,使根颈部与地面相平,再填土踏实,浇水,整平地面,覆黑色地膜或旧棚膜。地膜最好拱起,可使地温升得快,升得高,苗木成活率高。 如冬暖大棚内有蔬菜,并且在4月初以前不能采收完,就要春栽,可按栽植的株行距定点
5、去除一部分蔬菜,挖宽30cm、深40cm的坑,施入少量有机复合肥,栽植葡萄苗木。待蔬菜采收完并清理好后,在葡萄苗一侧20cm外,挖宽40cm、深50cm的沟,施基肥、浇水、覆地膜。 如6月底前棚内蔬菜不能采收完,可在棚外假植葡萄苗木,待蔬菜采收完后移栽棚内。苗木假植方法:在棚外空地上挖宽80cm、深30cm的沟,长度按苗木数量而定。用直径40cm、深30cm的透水透气的编织袋做营养袋,营养土按9份熟土,1份有机肥,加少量高氮复合肥(按每株25g),混合均匀,装入袋内,排放于沟中,每沟两行,袋外空间用土填
6、满。将葡萄苗栽于袋中央,压实、浇水、覆地膜。苗木成活后留两蔓,蔓长30cm左右时,在袋中苗的两侧各插一根细竹竿,将枝蔓绑在竹竿上,蔓长50cm时摘心。其他管理按大棚栽植苗木操作。6月底蔬菜收完后,将假植的葡萄苗木移栽于棚内,保持土坨完整,撤除编织袋。 2 定植后管理 2.1 建V形篱架 冬暖大棚内不另设架柱。在棚东、西两头的北面和南面的立柱上,上下各拉一道东西向的粗钢丝。下面的钢丝贴地面,上面的钢丝,北面的一道距地2m左右,南面的1道贴棚顶。在这南、北两组钢丝的每一组在苗行处的两侧,上下斜拉
7、2条粗钢丝,呈V形,上端相距80cm,左右,下端相距40cm。在南、北两头V形斜钢丝的每一边上,拉上、中、下三道钢丝,彼此间距50cm,最下一道距地面40cm。在3道钢丝中间,从上方的钢梁或粗竹竿上,下吊一条钢丝,把三道钢丝连接固定。这样形成立体式V形篱架。也可在棚中间的立柱上,距地面2m拉一道东西向的粗钢丝,把下吊的钢丝上端固定于其上,下面与3道南北向的钢丝连接固定。第一年生长的新梢和第二年的结果母枝及新梢,分两组捆绑在V形架面上。 2.2 枝蔓管理 秋后栽植的黄香蜜葡萄可在春节前后扣棚膜,温度
8、适宜时种上油菜、茴香等低矮蔬菜。葡萄苗芽萌动时撤掉防寒土,浇水覆地膜。当新梢长5cm时,每株留3梢,多余的抹除。如只有1梢,当梢长20cm左右时摘心,催生2~3个梢。新梢长50cm左右时,斜绑在第一道钢丝上。以后每长50cm绑1次。新梢长80cm时摘心,顶端留2副梢,副梢长到5叶时再摘心。以后长出的新副梢,仍按同法处理。9月底所有副梢一律摘心。落叶后,枝蔓粗度8mm以上的剪留80cm,粗度不足8mm的留4芽短截。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