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与自然关系的6点思考.doc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6点思考.doc

ID:16183078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8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6点思考.doc_第1页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6点思考.doc_第2页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6点思考.doc_第3页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6点思考.doc_第4页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6点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6点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读刊 > 2010年 > 2010年第06期人与自然关系六问字号:『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      一个多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科技进步,显著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导致了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加剧,发展难以持续。目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等由传统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逆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据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报告,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1万多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约占80%。气候变化不仅对经济社会活动产生

2、不利影响,而且加剧疾病传播,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8年发布的一则消息称,全球每年平均有约200万未成年人死于空气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导致哮喘、心脏病、肺癌及许多其他疾病的发生日趋加剧。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测,从现在起到208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2—4℃(对此,相关机构和专家有不同的预测),有11亿—32亿人的饮用水可能遇到问题,2亿—6亿人将面临饥饿威胁,沿海地区每年2亿—7亿居民可能遭受洪涝灾害。  为什么全球环境问题延续了近一个世纪,不仅没有根本好转,而且还在日益加剧?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3、长期以来人类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大自然,在理念和行为上陷入了“惟我主义”、“狂妄自大”、“为所欲为”的泥潭,难以自拔。所以,有必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对种种错误的认识和行为加以澄清和匡正。我想,至少有以下6个问题需要人们做出公正而明确的回答。  1.人类注定是自然界的主宰、统治者吗?当然不是!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特别是人类中心主义者的眼中,人类是自然界至高无上的主宰者、统治者,而其它一切动物、植物和物质资源,都是人类的附属物,是为人类生存而存在的,人类对它们可以“生杀予夺”、为所欲为。正是这种“人类主宰论”、“统治论”,导致了人类对自然

4、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诚然,那种不准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自然中心主义”,是非理性、站不住脚的。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从自然界获取所必需的资源无可非议。然而,这种获取必须以不超过自然生态和环境承载力为限。必须明确,在自然界中,人类只是其中的一员,同其他千百万物种成员是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关系。人类虽然有高于其他生物的智商和思想,但这绝不应成为任意宰割、伤害以至灭绝其他生物群体的理由。相反,人类应当凭借其思想和智商,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使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为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优美作出应有的贡献。

5、  2.人类发展一定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吗?回答是否定的!在工业化进程中,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不同国家、地区、行业和企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结果:一种是合理安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注重提升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升级换代;走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道路。其结果,不但经济增长质量高、效益好,就业率高,而且生态环境好,步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良性循环。我国一些生态环境模范城市、企业和乡村就是如此。另一种就是沿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老路,以过高的资源环境代价换取较低的经济效

6、益,导致环境恶化,发展难以为继。目前,这种发展模式在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仍占主导地位。实践表明,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只要加快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转变,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全能够摆脱生态退化、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的困境。  3.人类欠了生态、环境债,可以不还吗?当然不可以!过大的生态赤字、环境欠债,是导致全球生态失衡、环境危机的重要根源。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2008地球生命力报告》,2005年全球人均生态足迹量(自然资源消耗量)已达2.7全球公顷,生态赤字为0.6全球公顷。中国人均生态足迹量为2.1

7、全球公顷,低于世界平均值。但由于中国人口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偏低,人均生态赤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倍,达到1.2全球公顷。在所排序的117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分别位居第40位和第98位。专家测算显示,仅“十五”期间我国生态赤字就达5万亿元之多。实践证明,欠了生态、环境债不还,甚至“旧债不还,又欠新债”,环境危机不可能根本扭转,而且还债愈迟,代价愈大。英国泰晤士河、日本琵琶湖的污染与治理,中国的太湖、巢湖和滇池水污染的治理,都充分证实这一点。偿还生态欠债,首先要增加生态、环境投入,增加幅度应达到足以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并

8、使之能够步入良性循环。其次要给自然生态“减载降压”,让其适当休养生息。三要“偿还旧债,不欠新债”。偿还生态、环境欠债,是所有享受发展成果并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者——包括国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