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自学知识气候

课外自学知识气候

ID:16172635

大小:30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8

课外自学知识气候_第1页
课外自学知识气候_第2页
课外自学知识气候_第3页
课外自学知识气候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外自学知识气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外自学知识等温线与气候相关知识点一、等温线的判读1.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1)气温最高月与最低月的分布状况及变化,特别要注意一些重要的等温线,如最高月20℃等温线、最低月0℃等温线等,因为这些等温线是划分不同气温带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我国划分亚热带与暖温带就以最低月0℃等温线作为依据。(2)等温线的疏密与温差。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图上分析,可得出:①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②温带等温线密集,热带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③陆地等温线

2、密集,海面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所以温差大于海面。2.等温线走向与纬线、海岸方向和地形的关系(1)等温线比较平直,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的递减方向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低,说明纬度高低是决定气温的主要因素。这种现象在海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平行。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因为海洋对气温起调节作用,大陆沿岸受海洋影响大,导致沿海岸等温线形成与海岸方向大体上平行的趋势。(3)在大陆中部,如果等温线夏季向高纬度弯曲,冬季向低纬度弯曲,则说明夏季陆上的气温高于海上的气温,冬季相反。这是海陆差异和冷空气侵入(冬

3、季)共同作用的结果。此种现象在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表现得比较突出。(4)等温线的其他走向,如欧洲西北部,等温线呈东北—西南走向,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比较明显。高山地区的等温线走向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3.等温线的弯曲与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诸多因素有关(1)同纬度大陆最低月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向高纬凸出,最高月相反。冬季在温带大陆的西岸,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夏季在热带大陆西岸,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其走向均几乎呈南北方向,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究其原因,对照洋流分布图可以发现:前者沿岸有暖流通过;后者沿岸有寒流通过。(2)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的

4、海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3)等温线呈闭合曲线的地区,受地形(盆地或山地)影响,而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4)在大陆内部的局部地区,如果冬季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说明冬季气温比其两侧同纬度的地区高,对照地形图就可以发现此处位于冷空气的背风坡,山脉对冷空气的侵入起了阻挡作用,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北部的秦巴山地)。4.其他(1)判读海拔、相对高度和坡度陡缓。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增加1000米,气温下降6℃,根据已知地气温判断未知地气温或高度(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在山区,一般等温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陡,反之越缓(与等高线的特点相同),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山地的走

5、向一致。(2)判读污染状况,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逆温现象)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若该城市当天发生了重大烟雾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气象原因是气温下部低于上部,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扩散,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4(3)判读城市和郊区。一般低温中心为郊区,高温中心为城市。(4)等温线越密集,说明气温的递变速度越大,两地的温差也越大。[等温线的弯曲判读]因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所以无论冬夏季节还是南北半球,气温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北半球的低纬在南方,高纬在北方;南半球则相反。如图中AD是南半球,BC是北半球。因海陆热容量不同

6、,若大陆温度高于海洋温度,则其所在半球为夏季,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若海洋温度高于大陆温度,其所在半球为冬季,等温线弯曲状况与上述情况相反。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为冬季,南北半球的月份相同。根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适用于全球的等温线分布规律,即:按月份说,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7月向北凸出,海洋上正好相反;按季节说,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向高纬凸出,海洋上正好相反。二、降水和降水分布降水形成条件:水汽+凝结核+水汽达过饱和+上升冷却降水分布:受控气压带与风带大气运动状况降水多

7、少与类型赤道多雨带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为主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为主少、大陆东岸多(受夏季风、台风影响)温带多雨带西风带和副极地地低压多锋面气旋活动多、锋面雨与气旋雨极地少雨带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为主少降水的四种类型降水类型空气上升原因降水特征主要分布地区对流雨湿热空气强烈受热膨胀上升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赤道及其两侧,中纬度大陆夏季的午后地形雨暖湿空气移动时受地形阻挡上升降水强度较大,雨时较长山地迎风坡锋面雨中纬度地区4冷暖气团相遇,暖空气被抬升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台风雨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强度很大

8、,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低纬度大陆东部沿海三.气候的地区差异气候分布说明:①只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