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167689
大小:95.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8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四(1)班科目数学教师郭开新反思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计算、交流,获得一般算法。 因为学生在前三年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具有乘法笔算的经验,可以自己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此,P1例题只是列出竖式,接着启发学生自己完成计算,并通过小组交流,获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尝试计算,帮助总结出笔算方法,即先从个位起依次用各数位上的数乘另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
2、的积相加。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四(1)班科目数学教师郭开新反思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学生在掌握笔算一般方法之后,P4安排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例题教学一个乘数的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在列出算式后,我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认识自己列竖式计算,再和同学交流,获得比较简便的笔算方法,即先把0前的数对齐相乘,然后在得数的末尾添一个0;试一试安排了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笔算。因为积后面要添两个0,教材先列出竖式并用虚线表示,让学生根据已经乘出的数,讨论积的末尾要添上几个0,明白可以先算0前面数的乘积,再看两个乘法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
3、出的积后面添几个0。这里要注意让学生明白,虚线前乘积末尾的一个0是计算出来的,所以连添上的两个0,应该3个0,以免学生产生误解。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四(1)班科目数学教师郭开新反思课题《认识容量和升(一)》认识升和毫升,我首先让学生了解容量,但对于学生来说,容量这个词既可能有过接触,又是难以建立的一个概念。 p10例题安排了三个小题,让学生联系实际情景,在具体的比较中体验、感受容量的含义。我先通过比较两个茶杯哪个盛水多一些,向学生说明盛水多的容量比较大,体会杯子能盛水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大小。其次,再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
4、出容量的大小,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体会容器的容量大小,了解容量可以用数量来表达它的多少,感受计量容量也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四(1)班科目数学教师郭开新反思课题《认识容量和升(二)》我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感受、了解“升”的实际意义。书中P11例题着重教学生认识容量单位升。首先结合了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体会升是容量的单位,提出1升有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1升”具体容量的大小。然后用量杯进行实验,认识棱长1分米的容器的容量就是1升,建立升的概念,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同时联系常见的容器让
5、学生进一步体验1升具体是多少,强化1升的认识。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四(1)班科目数学教师郭开新反思课题《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教材P15例题则是让学生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我同样先让学生观察常见容器,体会毫升也是容量的单位。接着我让学生观察量筒里1毫升的水,具体感知1毫升的量,认识计量单位毫升是很小的容量单位。最后我进一步实验,通过数出1毫升大约有这样的几小滴,让学生具体感受1毫升的量,了解毫升的实际意义。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四(1)班科目数学教师郭开新反思课题《练习二》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
6、帮助了学生形成初步的容量多少的空间知觉,是其重要目标之一。教材在教学容量单位升时,重视通过观察、估计1升的容量,促使学生达成这方面的目标。例如P12第4题,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里常见的容器,估计容量比1升大还是小,进一步体会1升的空间大小;P13例题中(2),要求学生先观察一碗水的多少,再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对1升有大体的感受,并进一步用一些容器进行估计和测量,都有利于形成1升的空间知觉。除了加强1升的空间知觉外,还多次通过观察进行估计、比较,帮助学生把容量进行量化,形成空间大小的空间知觉。如P14第1-2题,先用容器盛1升水看看有多少,以此分别估计出这些常见容器的大小,用量化的方法感受空
7、间大小;再以此为基础让学生估计、比较,感受容器的容量多少,促进空间知觉的形成。 清镇市王庄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四(1)班科目数学教师郭开新反思课题《三角形的认识》本节课安排安排了P22例题认识三角形时,先观察现实情景中的三角形,并联系生活里的三角形进行交流,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想办法做一个三角形,在小组里交流,进一步强化表象;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并观察三角形图形的特征。教学时要注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