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学概论》补充材料

《中观学概论》补充材料

ID:16161144

大小:53.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8-08

《中观学概论》补充材料_第1页
《中观学概论》补充材料_第2页
《中观学概论》补充材料_第3页
《中观学概论》补充材料_第4页
《中观学概论》补充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观学概论》补充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观学概论》补充材料一、中观学源流与传播:1、中观学的传承历史:中观是印度大乘佛教首先出现的学派,此一学派约在公元2~3世纪间由龙树菩萨所创立。龙树上承《阿含》与《般若》思想,确立了“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的中观宗旨。由于中观主张诸法毕竟空,所以中观学派又被称为空宗。在佛教史上,中观学派不仅在印度本土有其重要发展,而且也流传到汉、藏二地,对该地区之佛教有深远的影响。不过,中观在发展的过程中,却也出现和大乘佛教其它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如在印度本土,中观到了后期(约8~11世纪)与唯识发生合流;在中国,中观则与如来藏思想合流;在西藏

2、,中观则和思教合流。本文所讨论的,并未包含融入异说的部分,而是早期龙树《中论》里的基本观点,以及中期中观论师清辨和月称等人的见解。2、理论基础:中观派发挥了大乘初期《大般若经》中自性空的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及人们的认识甚至包括佛法《中观学概论》补充材料一、中观学源流与传播:1、中观学的传承历史:中观是印度大乘佛教首先出现的学派,此一学派约在公元2~3世纪间由龙树菩萨所创立。龙树上承《阿含》与《般若》思想,确立了“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的中观宗旨。由于中观主张诸法毕竟空,所以中观学派又被称为空宗。在佛教史上,中观学派不仅在印

3、度本土有其重要发展,而且也流传到汉、藏二地,对该地区之佛教有深远的影响。不过,中观在发展的过程中,却也出现和大乘佛教其它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如在印度本土,中观到了后期(约8~11世纪)与唯识发生合流;在中国,中观则与如来藏思想合流;在西藏,中观则和思教合流。本文所讨论的,并未包含融入异说的部分,而是早期龙树《中论》里的基本观点,以及中期中观论师清辨和月称等人的见解。2、理论基础:中观派发挥了大乘初期《大般若经》中自性空的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及人们的认识甚至包括佛法在内都是一种相对的、相依共存的关系(因缘生法),一种假借的

4、概念或名相(假名),它们本身没有不变的实体或自性(无自性)。所谓“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在中观学看来,只有遣除(破除)了对因缘(条件)所生法(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生起执着名相的边见,才能证悟最高的真理——性空和中道。中观派在破除人们执着空有的两边中提出了“八不”的学说。所谓八不,即不生不灭(从实体方面看)、不常不断(从运动方面看),不一不异(从窨方面看)、不来不去(从时间方面看)。在他们看来,生灭、常断、来去、一异是一切存在的基本范畴,也是人们认识之所以成立的根据。如果远离了这四对等二边,就意味着破除了

5、对主观认识人和客观世界的实有执著,从而就显示了空性真理,同时,中观学还提出两种真理说(二谛)。认为在了义之正理(真谛:又名胜义谛、第一义谛))性空之同时,还应当相应的安立相对真理(俗谛:又名世俗谛、俗谛、名言谛),对修持佛法的人应该说真谛,说空性真理,对覆盖无明(无知)的凡夫,应该说俗谛,即承认世界和众生的存在。中观派还进一步认为,作为最高修持境界的涅槃和现实世界在本性上是没有差别的,正如《中论·观涅槃品第二十四》云:“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槃之实际,及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它们之间所以

6、有差别,主要是由于人们无明的结果,如果消灭了无明,也就达到了涅槃,为此,他们规定了五十二行位的修行阶段。继龙树、提婆之后,阐述中观理论的有罗睺罗跋陀罗,在罗睺罗以后200年中的传承关系很不清楚。  3、派别分立与理论发展:6世纪佛护作《中论注》,清辨作《般若灯论释》,与当时流行的另一种思潮唯识论开展了“空有之争”后,大乘佛教才开始分出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佛护和清辨虽然都标榜弘扬龙树、提婆的中观,但他们对空性的认识和论证方法都各自不同。因之中观派分成应成派(归谬论证派)和自续派(独立论证派)两派。应成派的佛护继承龙树、提婆破而不立

7、的传统,认为龙树的空“是遮非表”。所谓“是遮”,指从各个方面指摘论敌所说的矛盾性,证明其不能成立,从而破除一切实有自性。“非表”是不提出自己正面的、积极的主张,破斥任何规定性的存在。在他们看来,不但对空有,而且对空的认识本身也要加以破遣(“非唯空有,亦复空空”)。但自续派的清辨等持不同的观点,认为对空性要用因明的推论形式(比量)积极地加以表述,空不是意味着否定一切,而是修持者在禅思中能够达到的一种最高境界。应成派的后继者有月称和寂天。他们进一步发挥了佛护的“以破显空”的思想。此派至11世纪初在印度中断。但经阿底峡传入西藏复经宗喀

8、巴的提倡。在藏地继续得到发展。自续派的后继者有难誓、室利笈多、阇那迦波、寂护、莲花戒、解脱军和师子贤等。公元7~8世纪以后,随着密教的传播。大乘两个学派开始融合,形成中观瑜伽行派。寂护是这个学派的创建者,著有《摄真实》等。他坚持自续派的独立论证路线,并受到法称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