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160872
大小:5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8
《东华原中药煎药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东华原中药煎药机知识手册汤剂是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中药剂型。用中药治病,无论是用单味入药,还是用多味药配成方剂应用,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煎制,加水、酒或其它药液熬制成汤剂后,才能服用。因此汤剂的煎法是很有讲究的,它对药物的疗效有很大的决定作用。明代医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所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煎汤药的程序虽然简单,但其中包含的学问不小。那么,怎样煎药才能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呢?我们先从煎药的容器说起。一、对煎药器皿的要求最好用砂锅
2、或搪瓷锅,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搪瓷烧锅也可选用。不宜使用铝锅或铜锅。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此外,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应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煎锅要经常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最好立即去掉药渣,以免影响下次煎药效果。二、注意加水量加水量应根
3、据药量的多少,吸水程度及需要煎煮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头煎加水量多一些,以浸没药材超过药2-3厘米为度,第二煎加水量可酌减。确定汤剂加水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经验估量法:11 加水量解表剂一般药剂滋补剂 头煎400--600ML500--700ML700--900ML 二煎280--300ML;300--350ML400--500ML另一种计量加水法,公式如下:头煎加水量=药品总重量*3+煎煮时间*10+服用量二煎加水量=煎煮时间*10+服用量对于吸水性较强的草药,可选用:煎药代水法即将一剂药中剂量大的草药另行煎熬,弃渣取汤,然后用其汁煎熬其他药;分煎合汁
4、法即将需水量大的与小的药物分煎,各滤出其汁,再混合煎熬浓缩。多汁浓缩法(即将药合在一起煎,煎上两三次,将每次煎取的300毫升左右的药汁滤掉杂质混合在一起续煎,浓缩至300毫升左右服用。前两种方法适用于一个处方中只有少数几味大剂量药的情况;第三种方法适用于普遍都是大剂量药物的方剂。还需注意的是,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如果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开水一、煎前浸泡为了提高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
5、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二、掌握火候11沈括就指出:“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明代医家李梴指出:“如补汤慢火煎熬,汗下及治寒湿药,紧火煎服。”明代罗周彦《医宗粹言》云:“凡煎汤药,初欲微火令小沸……然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汁。”明末著名医僧胡慎柔云:“古人煎药,各有法度。表药以气胜,武火骤煎;补药以味胜,文火慢煎。” 火候指火力的大小、温度的高低而言。分为“文火”、“中火”、“武火”三种。“文火”药液呈微沸状态,药液中药物对流缓慢不明显,俗称芝麻沸、虾眼沸;每隔5-6
6、分钟搅一次“中火”药液呈现沸腾状,药液中药物对流较明显,俗称鱼眼沸。每隔3-5分钟搅一次“武火”药液呈沸溢状,药液中药物对流极明显,一下翻腾,药液底层中间部分见不到药物。勤搅拌,勿使溢出急火煮沸,慢火煎至液成。此乃至关重要。煎法有三种:轻煎(解表药)用武火速煎。头煎煮沸10-20分钟,二煎煮沸5-10分钟。中煎(一般药)用武火,煮沸后改用中火。头煎煮沸20-25分钟,二煎煮沸15-20分钟。重煎(滋补剂)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头煎煮沸30-40分钟,二煎煮沸20-30分钟。五、煎药次数一般是2-3次。一般说,一剂药煎3次,最少应2次。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
7、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而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待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11一般认为以煎煮两次为宜。以多次煎比一次长时间煎熬为佳。煎药是药物中成分溶出的过程,因为生药浸入水溶液后,药物本身吸收了一部分水,药物中所含的生物硷盐类、甙类、有机酸及有机酸盐类、糖类、鞣质、蛋白质、色素、酶类等多种成分几乎都溶于水中,树脂与脂肪油虽不溶于水,但与其它成分一起,亦能部分溶解,因此造成了药材内外浓度差,有效成分从组织内向外渗出,当药材内外浓度相等,即处于平衡
8、状态时,溶出停止。因溶出是一个动态平衡,若生药内部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