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3大题 考点3 鉴赏形象含解析高考语文考点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3大题 考点3 鉴赏形象含解析高考语文考点

ID:16135629

大小:18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8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3大题 考点3 鉴赏形象含解析高考语文考点_第1页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3大题 考点3 鉴赏形象含解析高考语文考点_第2页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3大题 考点3 鉴赏形象含解析高考语文考点_第3页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3大题 考点3 鉴赏形象含解析高考语文考点_第4页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3大题 考点3 鉴赏形象含解析高考语文考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3大题 考点3 鉴赏形象含解析高考语文考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三 鉴赏形象 (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金陵望汉江李 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诗的

2、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学生甲描写了长江水流湍急、泛滥成灾的景象。为下文歌颂盛唐统一天下、国家繁荣昌盛做了铺垫,突出了主旨。4分该生对景物特点概括不准确,术语“泛滥成灾”带有贬义,不合语境;且漏掉“水势浩瀚”

3、“气势宏大”两个要点,扣2分。学生乙前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恣肆、水势浩大、气势澎湃的景象。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3分该生分析形象作用时过于笼统,没有联系下文,具体答出为什么做了铺垫。这首诗以金陵为中心,写眺望长江远去的感想。大意如下:前四句:写出了江水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特点,渲染了一派雄壮的气象,绘制了一幅极其宏伟的万里长江风光图卷。中间两句:写六朝的沦亡。后四句:使用比喻和用典的手法,既有对唐代盛世的热烈歌颂,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全诗情感深沉,以江水壮阔的气势与盛唐

4、的国力相对应,比喻贴切得体,盛世才子的失落惆怅蕴含其中。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及其作用。第一问考查描写了什么景象,要指出写到了哪些景物,具体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画面的特点。第二问是对景物作用的考查,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诗歌的前四句写诗人在金陵看到长江远去的浩大气势:长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出的多条支流就如同巨龙盘踞;江水四溢,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波涛汹涌,迅疾奔流,水势浩瀚,气势宏大。这样写,既渲染了长江下游的雄壮气象,也为下文歌颂大唐盛世蓄势。【答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

5、、气势宏大的景象。(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分)一、熟记常用术语,分析景物特点1.记术语,把握景物形象的特点景物形象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理解诗歌景物形象的特点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意象色彩(明艳、清丽、素雅、阴冷等)。从意象的色彩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淡酒”“晚来风急”“满地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零零的感觉。(2)意象组合的特点。从意象的组合方式上去感受作

6、者的情感。动静组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虚实组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点面组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2.分析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意境是诗歌艺术美的集中表现,它是诗人强烈的主观思想情感与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相互契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是探知诗人情感的重要途径。在意境的创设上,有不同的风格,同时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常用术语: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闲适、雄奇优美、生机勃勃、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

7、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二、紧抓内在关联,“4步走”解答景物作用题分析景物的作用,离不开对景物内在关联性(因果链)的把握。对这一类题目,应把握好以下步骤:第1步,阅读全诗,梳理脉络,了解大意(1)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2)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诗歌的内容层次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先写景,后抒情。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律

8、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阕是写景的;绝句的三、四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阕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阕间的过渡(过片)。当然,也有少数诗歌是先抒情后写景的。第2步,细读所给景物,抓住关键词语,把握景物特点这一步是基础、前提,绝不可粗略读之。第3步,分析所给景物与上下文发生了哪些关联所谓关联,就是上下文景或情发生发展的依据,或者因果关系。第4步,作答,注意使用术语指向结构→线索作用,有的景物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照应作用;铺垫作用。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