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101722
大小:49.72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8-08-07
《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乐市昌航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一、罐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二、槽车装卸台管理制度三、气瓶建档、建卡及资料保管制度四、气瓶标识、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制度五、气瓶充装管理制度六、气瓶预检管理制度七、不合格气瓶停用申报审批制度八、钢瓶存放安全管理制度九、倒残液和残液处理安全管理制度十、计量管理制度十一、进出仓管理制度十二、压缩机间(烃泵房)安全管理制度十三、门卫管理制度十四、消防器材管理制度十五、动火、临时性审批制度十六、设备运行记录制度十七、技术(设备、充装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十八、换气点管理制度十九、设备管理制度二十、设
2、备维修保养制度二十一、设备检修(验)管理制度二十二、设备润滑管理制度二十三、仪器、仪表管理制度二十四、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一、罐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非罐区运行管理人员严禁进入罐区,必须进入时需经领导批准,在运行管理人员的陪同下方准进入,不得随意动用任何设备。2、罐区的运行管理人员须经过业务培训考试合格,熟悉罐区各种设备构造、性能及使用要求后,方准进行操作,否则不准单独值班。3、罐区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要经常清理罐区内的杂草、杂物。4、运行管理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每次运行检查后要详细记录储罐的液位、压力、阀门开启状态、运行中
3、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等。储罐进液时要随时检查液位和压力的变化情况。值班人员没有做好交接班工作不得离开。5、罐区严禁烟火,任何人不得携带火种、穿钉鞋进入罐区。运行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或棉服代替)和导静电鞋,不准穿化纤服装。6、检修人员进入罐区检修时,应事先通知运行管理人员,在检修作业中,须开关阀门时应由运行管理人员操作。检修后通知运行管理人员阀门恢复到正常位置,方准离开作业现场。7、罐区不准随意动火检修,必须动火时,要按规定办理报批手续。8、罐区严禁放散液化石油气,因检修而必须排放时,应通过检修火炬或装临时火炬放散,火炬放散时应
4、设专人监护。9、罐区内的阀门、珐琅等设备、附件要经常检修,不允许有跑、冒、滴、漏现象。10、储罐的液化石油气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液位、最高工作压力和最高工作温度,必要时应采取降温等措施。11、运行的储罐、管道、设备等的零部件必须齐全,仪表灵敏,阀门开关灵活。12、储罐的液位检测手段必须灵敏可靠。发现假液位要认真查找原因,加以清除。对于液位计失灵的储罐只许出液,不许进液。13、储罐的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应定期检修和校验,必须保证其灵敏可靠,运行储罐和管道安全阀前的阀门应处于常开状态,安全阀起跳压力不超过设计压力。没有安全阀的储罐、
5、管道(不包括地下管道)不得投入运行。14、储罐进液时只准向一个罐进液,不准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进液。15、储罐的气相管阀门应处于常开状态。16、冬季要做好储罐和管道的保温防冻工作,应按规定进行排污。17、罐区防雷、防静电装置应齐全完好,并定期检查。储罐进液时要控制流速,流速应不大于3米/秒,以防止产生较多静电。18、罐区应配备有足够消防器材,并要定期进行维修、更换。消防器材不得挪材它用。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19、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灾害事故,应迅速采取措施并报告领导。20、不论罐区外发生任何事故,应迅速不得擅
6、自离开岗位,要认真监视设备运行情况,采取安全有效措施,并听从上级指挥。二、槽车装卸台管理制度槽车的装卸作业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卸车现场严禁烟火,并不得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和用品。2、作业前应接好安全地线。管道和管接头连接必须牢靠,并应排尽空气。3、卸车作业人员应相对稳定,并经培训和考核合格。装卸作业时,操作人员和槽车押运员均不得离开现场。在正常装卸时,不得随意起动车辆。4、卸车前必须对槽车的装载量、阀门和压力表等附件进行详细检查,无异常情况方可卸车。槽车装卸应认真填写记录。5、充液的槽车到站后应及时卸液。槽车不得兼作贮罐用,一
7、般情况不得从槽车上直接灌瓶,如临时确需从槽车直接灌瓶,现场必须符合安全防火、灭火要求同,并有相应的安全措施,还应预先取得当地技术监督门和公安消防部门的同意。6、卸车时不得使用空气加压,不得用有可能引罐体内温度迅速高升的其他方法进卸液。7、卸车卸液后,罐内应有不低于0.5mpa(0.5kgf/cm2余压)最高不超过当时环境温度下介质的饱和蒸汽压力。8、卸车卸液完毕后,应随即关闭紧急断阀,气、液相阀门等。9、装卸车的设备和管线应定期进行检查,装卸车场所符合有关防火、防爆规定的要求,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出现下列情况严禁卸车:(1
8、)遇到雷击天气或附近有明火。(2)检测出液化气体泄漏。(3)液化压异常。(4)其他不安全因素。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同时又分工不分家,通力协作,宛如一个整体,具体管理制度如下:一、计量管理设立一位计量负责人。每天充装前应负责检验充装台各磅秤的灵敏度和底称是否合格,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