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095183
大小:366.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8-07
《中共厦门市委文明办中共厦门市委农办关于深入开展城乡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共厦门市委文明办中共厦门市委农办关于深入开展“城乡结对、文明共建”活动的通知各区、各系统文明委,各有关单位:我市开展“城乡结对、文明共建”活动以来,各单位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项共建活动管理制度,使共建活动健康有序、顺利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实施厦门跨岛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工作,市文明委决定,在全市各级文明单位中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结对、文明共建”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
2、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为,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广泛开展城乡结对、文明共建活动,大力培育新农民、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为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道德保障和文化条件。—22—二、活动对象参与“城乡结对、文明共建”活动的主要对象是指全市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和157个行政村。1.荣获省级以上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含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单位),必须与一个行政村结对共建;2.预申报2012-2014年福建
3、省文明单位的单位,必须与一个行政村结对共建;鼓励市级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共建。三、结对原则按“双方自愿、可行有效”的原则确定共建对象。原有共建对子原则上予以保留;新增的单位,由市文明委办公室会同各区共同确定共建对子;集美、海沧、同安、翔安区文明单位结对对象由区文明办安排确定后,报备市委文明办。四、方法时限1.结对方法:采取“1+1”或“N+1”的方法,即1个或多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1个行政村结对共建。单位编制人员较少单位通常与其它单位共同结对一个村。参与共建的双方必须签定《共建协议》,明确共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共建时限:结对时间原则上与文明单位评选表彰的年限一致,市级一般为二年
4、,省级以上为三年一轮。届期满后,由市文明办统一调整确定。五、共建内容—22—开展“城乡结对、文明共建”活动,要着眼培育新农民、建设新环境、树立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的总体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工作落实。1.道德素质共育。各结对单位要切实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作为根本任务,贯穿到“城乡结对、文明共建”活动的始终。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以“共铸诚信”为重点的多种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推出一批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先进典型、一批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经验,大力倡导基本道德规范。2.乡村环境共建。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
5、结合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程,大力加强农村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通讯、电力、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力所能及地帮助乡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双方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保洁机制,切实解决乱倒垃圾、乱贴广告、乱建房屋、乱设摊点等问题;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改善农村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努力实现广大农村环境面貌的较大改观。3.文明新风共倡。经常性—22—开展“道德评议”、“共铸诚信”、“送温暖献爱心”、“信用农户”、“文明家庭”等各具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尤其要以“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为主题,大力普及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医疗卫生和健康知识,倡
6、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革除陋习,推动乡风文明的形成。要共同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突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4.文化活动共办。结对单位要根据中央文明委的要求,积极参加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支持结对村镇的文化建设;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快乡村图书馆(室)建设,每年为村图书馆新添一批图书;针对所结对村特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文明单位人、财、物等优势,帮助结对村搞好文体设施建设,培养文体骨干,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7、。5.贫困疾苦共助。参与共建的文明单位要把扶贫济困工作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对结对村的贫困家庭要逐一帮扶。要结合“扶贫济困、情暧厦门”活动,组织干部职工经常走访结对村的特困家庭,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上的疾苦,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切实让贫困家庭感觉和谐社会的温暖。要常年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主动与贫困中小学生结对助学,走访贫困学生家庭,落实扶贫资金,确保所结对的贫困家庭学生不失学。6.经济发展共促。—22—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农民增收致富本领。要以农民群众易于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