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普通中学教育

第七章普通中学教育

ID:16080819

大小:572.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8-07

第七章普通中学教育_第1页
第七章普通中学教育_第2页
第七章普通中学教育_第3页
第七章普通中学教育_第4页
第七章普通中学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普通中学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七章普通中学教育德化施行普通中学教育,起步较晚,始于民国十二年(1923)。民国时期,德化频遭匪患,加上日寇入侵,社会动荡,经费困难,中学教育时办时停,断断续续。整个民国时期,德化没有一所高中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通中学教育获得了新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德化普通中学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但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特别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德化普通中学教育驶入教研教改发展的快车道,有力地推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第一节学校设置民国十二年(1923),蔡石坚、林

2、泉、曾天民、王伟等人创办德化县立初级中学,校址设在县城西北凤凰山下文庙(今德化一中处)右侧明伦堂,首任校长陈其英。民国十六年(1927),更名为县立培凤中学。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办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民国二十六年(1937),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与惠安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合并。民国二十七年(1938),创办私立培凤中学。民国二十八年(1939),省立晋江初级中学因躲避日寇的侵犯破坏,内迁至德化县城文庙,培凤中学奉命停办,学生并入省立晋中。民国三十一年(1942),借宝美苏氏祖祠为校舍,复办县立初

3、级中学。民国三十五年(1946),省立晋中迁回泉州,县立初级中学迁回文庙。其时在校学生356人(其中女生44人),教职工16人。民国十二年(1923),林玉璋等创办私立育英初级中学,许世昭任校长。民国十七年(1928)停办。民国十三年(1924),陈国华、陈庆南、蒋明章、林治等人创办浔北小学,校址设在上涌中心坂。民国十四年(1925),陈子明等人发起成立私立浔北初级中学,招生38人,附设浔北高小班,聘请赖雄西任首位校长。民国三十三年(1944),陈庆南等发起创办“私立尚养农业职业学校”,前私立浔北初级

4、中学校董会将校舍赠给尚养农校为校舍,翌年秋季招生80多人。后又改为尚养初级中学,招收初中生,分设尚养初农农职科。民国三十六年(1947),筹办尚养农校高农部,经省教育厅批准,于翌年开始招生。民国十七年(1928),华侨倡办私立育华初级中学,苏育南任校长,未及两年停办。民国三十五年(1946),创办儒山初中,校址在三福,民国三十八年(1949)停办。县立初中前后开办二十多年,约有初中毕业生500多人。省立晋江初级中学在德化开办7年,约有德化籍初中毕业生200多人。尚养初级中学也有部分毕业生。全县初中毕业

5、生总数约有800多人。民国政府执政三十多年间,德化仅有高中毕业生59人(均在外县市就读),大学生22人。至1949年,全县仅存县立初中和尚养农校附设初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根据“维护原校,逐步改善”的方针,接管德化县立初级中学。副县长石益兼校长。1950年春,县立初级中学更名为“116福建省德化初级中学”。1950年7月,改派副县长仲兆成兼校长。1950年秋,又根据对私立学校“保护维持,加强领导,逐步改进”的方针,接管尚养农校初中部。1952年,县立初中更名为“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初、

6、高中部)。1952年秋,经晋江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尚养农校高农部和泉州私立民生职业学校合并,成立晋江地区农业学校,尚养农校更名“德化第二中学”。1955年7月,德化一中首届高中毕业生报考31人,录取26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德化普通中学教育稳步发展。至1957年,德化一中高中有4个班,学生206人。德化一中和德化二中初中共14班,学生689人。1958年,赤水、雷峰、水口3所中心小学附设初中班。第二年,分别把3所附设初中班改为“德化第三中学”、“第四中学”、“第五中学”。1960年,又在三班创办德化第

7、六中学。1961年,全县中学进行调整:六中并入一中,三中并入二中,五中并入四中,并改为“德化第三中学”。调整后,全县保留3所中学。德化一中为完全中学,二中、三中为初级中学。至“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全县仍保持3所中学,共设31班(其中高中5班),学生1415人,教职员工104人。1966年5月,县委派工作组进驻德化一中,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遭受批判。翌年秋季,各校纷纷成立“红卫兵”组织,外出串联,开展“革命大批判”,学校呈混乱状态,无法进行教学活动。1967年,开展“复课闹革命”,仍开展大鸣、大放

8、、大字报、大辩论的“四大”活动。1968年冬至1969年春,各中学成立革命委员会,陆续恢复课堂教学秩序。1970年,县革命委员会政治组提出“把学校办到贫下农家门口”的口号,各公社创办中学,全县有17所中学。1971年,创办中学之风进一步兴起。公社办完全中学,人口较多的大队办初级中学或初中分校。是年,全县有完全中学14所,初中校5所,小学附设初中班22所,共140班,在校学生4341人。1981年,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适当压缩普通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