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079313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7
《浅析张家界黄龙洞景区生态广场景观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张家界黄龙洞景区生态广场景观设计-5-论文摘要:生态广场作为未来广场的特色发展趋势,正以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亲睐。不管是在城市还是郊区,生态广场都是人们热衷前往的场所。位于张家界市武陵源黄龙洞景区洞外的生态广场,是张家界黄龙洞景区的一大特色,也是集旅游服务、民俗表演、特色展示、休闲生活、办公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文化广场。通过对该广场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认识并深入了解生态广场的设计要求及设计重点,从中得到启示。关键词:生态广场景观设计风景区引言:2011年
2、7月,我们在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景区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实习,领略了黄龙洞的钟乳石、天子山的奇险、贺龙公园的庄严肃穆及一柱擎天的雄奇等众多壮丽的景色,其中在景观设计方面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黄龙洞生态广场。作为风景区中的广场,黄龙洞生态广场与城市生态广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自己的特色。它兼具城市生态广场的基本功能,以生态环保为主题,同时又在此基础上,具有对风景区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及对风景区文化展示的功能。黄龙洞生态广场景观设计的具体分析及研究结论位于张家界市武陵源黄龙洞景区洞外的生态广场,是张家界黄龙洞景区的一大特
3、色,也是集旅游服务、民俗表演、特色展示、休闲生活、办公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文化广场。该广场的核心设计思想可总结为“生态和合、以人为本、地方特色”,突出“民族化、精品化、生态化”建筑风格,突出人文与自然景观的亲近,同时体现湘西土家族文化特色。这三大设计理念分别理解为:强调洞区景观与张家界风景区整个生态环境的气象贯通,文脉融和;强调人对自然景观的品位,人与自然的亲近;强调民族风格建筑,体现湘西地方文化色彩。从黄龙洞生态广场的设计思想的表现形式可以看出,景观生态学的引入,使得广场设计不再局限于铺装及绿化
4、构成的狭小天地,它开始延伸至文化内涵与景观的相融合、原有生态环境与人造环境的相融洽,在为人们打造一个开放的户外空间的同时,也追求一个更加宜人而环保的环境,营造自然景观与人的和谐氛围,而不单单是提供一块场地供人们进行活动。黄龙洞生态广场不管是空间设计上还是文化内涵的表现上都值得分析学习,并能够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进一步认识理解生态广场的设计。1.广场空间设计分析广场以索溪河为界限,划分为两大主要空间:广场主体区,停车功能区。停车功能区主要由停车位、商业街长廊、公共洗手间、洗车场、管理用房等部分构成,是整个广
5、场入口基础设施的集中地。广场主体区是整个景观设计的核心,由三大部分构成:中心雕塑区,田园生态区及建筑文化区。以中心雕塑区为起点,分别延伸出另外两个区,其中田园生态区通向黄龙洞入口处,而建筑文化区则是出口处所在地。这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一个三角形,起到围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性。-5-中心雕塑区以雕塑“后天”为核心,雕塑的含义是:如果人类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而是掠夺性索取资源,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环境遭到破坏,那么最后毁灭的是人类自己。雕塑不仅契合广场的设计思想,也表现出生态广场的主题——生态
6、和合,以人为本。该区是游人进入广场后第一个接触到的区域,在空间功能上起到一个迎接、引导的作用,是整个广场的开端和开始。田园生态区由风雨长廊、水车遗风、田园牧歌展示区三部分组成,以长廊为主体,其建筑风格以土家族建筑为主,突出人与自然的融合。水车遗风的各式水车构成了一幅山水田园农家之乐的画面,田园牧歌则用农作物和农家建筑表现了土家人民勤劳踏实的品性。该区作为通向黄龙洞入口的必经之地,承担着售票检票等基础功能,同时也是游人排队的主要地点,是整个广场的发展部分,在空间上起到平缓过渡的作用。建筑区靠近黄龙洞山体,
7、均以青石岩墙、仿木柱、穿斗青瓦等形态体现,表现出土家族宁祥和的生活气息。该区既是黄龙洞出口处,也是黄龙洞生态广场的文化展示区,包括土家食文化、陶文化、湖湘饰品、茶文化等展示区,向游人全方位展示了土家族的文化。建筑文化区是整个区域的尾声,空间上给人放松惬意的感觉。三大区在布局上,形成迂回结构,尽力使游人不走回头路却又能回到起点,这样的布局避免了产生审美疲劳,也能够使游人领略更多黄龙洞生态广场的风景,在广场上做更多的停留,同时也带动广场上商铺的经济。广场的空间分布十分简单,功能也很明确,空间布局上也是相互叠
8、加融合,使人心理上感到空间增大,无形中扩大了广场的空间面积。但通过仔细思考及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个人认为虽然总体上三大区划分明确,但各个部分内部的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密空间较难分辨。一个功能强大的广场,尽管是以公共空间为主,但是也需要一定的半公共空间及私密空间来容纳不同人群的需求。其次,空间的层次感十分薄弱。尽管在布局上已经通过围合来增强层次性,但不管是从地面的连续性还是垂直方向的连续性,整个广场的空间层次感都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