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074827
大小:106.0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7
《七年级语文第十一月月考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校年级班姓名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语文十一月月考试题一、基础知识考查(15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深邃(shuì) 簇拥(cù) 跻进(jǐ) 矫正(jiǎo)B.蜕变(tuō) 倔强(jiàng) 玷污(diàn) 逾越(yù)C.诅咒(zǔ) 警惕(tì) 淳美(chún) 猝然(cù)D.悲恸(tòng) 颠簸(bō) 折腾(zhé) 耸动(sǒng)2.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刹那 浩
2、渺 晨曦 五彩缤纷B.睿智 亨誉 憧憬 义无返顾C.矫正 瞩目 蕴藏 依依相随D.号啕 畸形 悉心 郑重其事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⑴理想使你微笑地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⑵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着自己不断前行!⑶青春意味着勇气多于怯懦,青春意味着冒险多于⑷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就是把你自己这块材料成器。A.观察 驱赶 安逸 铸造 B.对待 驱赶 安静 打造C.观察 鞭策 安静 铸造 D.对待 鞭策 安逸 打造4.下面各项中
3、,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B.经过语文老师的精心讲解和有效训练,终于让我们很快掌握了记叙文审题的方法。C.为了防止这种病再次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D.我将尽快写出我沿途的观感,帮助人们热爱大西北、认识大西北、开拓大西北。5.下面哪句话还原到语段中是正确的。 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法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__________, 收获也最多。A.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B.强者尽管在生活中失去
4、太多C.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 D.让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二、默写(9分)6、,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7、,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8、曲径通幽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9、,沉醉不知归路。(曹操《龟虽寿》)10、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11、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的《泊秦淮》)12、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3、《泊秦淮》两句“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对历史的感慨,也是对现实的忧虑。三、文言文阅读(22分)《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可以为师矣。”(《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为政》)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⑥子曰:“见贤思齐焉,。”(《里仁》)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
6、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⑨子曰:“岁寒,。”(《子罕》)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4、(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第3页共3页姓名愠:三省:罔:其恕乎:(2)、在文中划线处填入缺失的语句。(5分)15、选文中讲述学习方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分)16、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意思。(3分)17、
7、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4分)四、现代文阅读(24分)向生命鞠躬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
8、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