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ID:16070905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7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_第1页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_第2页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_第3页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_第4页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读《静静的顿河》有感《静静的顿河》前苏联肖洛霍夫著,全书共4部,分别在1928、1929、1933、1940出版,以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2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国内战争这一动荡历史时期为背景,通过顿河地域哥萨克在战争和革命过程中的遭遇,反映出由于革命和战争的结果,人们在风尚、生活和心理状态中所发生的巨大变动。主人公葛利高里体现了中农阶层在革命进程中摇摆不定的特点,也体现了哥萨克这一特殊社会阶层的传统观念,他的悲剧命运与这些特点和他所处的历史潮流息息相关。在小说中个人传记和个人感情波动相结合。小说具有史诗与悲

2、剧相结合的艺术风格。风景描写洋溢着顿河草原的气息,衬托着人物的心境。小说作者因这布巨著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美学追求:苏联20年代以国内战争与革命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但大多是以无产阶级英雄人物为主人公,歌颂他们高尚的品质、为革命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英雄事迹。这样一批文学,多有“应命”文学的痕迹,塑造人物上有“高、大、全”式的弊病,虽然自称“革命现实主义”,但都具有粉饰和拔高的不“现实”的通病。而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却是一个例外,这是“一部使世界为之惊异的书”,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肖洛霍

3、夫从另外一个美学视角展现了战争与革命,伟大之处在于--如他自己所言,他是写“白军对红军的斗争,而不是红军对白军的斗争”,也就是说,是从“人”的角度来审视革命,而不是从革命的角度来批评“人”。在这里,他的现实主义与人道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肖洛霍夫继承并发展了托尔斯泰那种把道德意识与审美意识相结合的美学传统,以一个艺术家全部的良知,直面现实,怀着深厚的人道主义同情,谱写了一曲悲剧主题的伟大史诗。为了实践这种人道主义追求,在《静静的顿河》中,作者运用了一种不同于“革命现实主义”的真正的现实主义原则,即:不粉饰现实

4、、不拔高人物、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这几点说起来虽然简单,但在当时万马齐喑的苏联文坛却是非常勇敢和难能可贵的。肖洛霍夫一贯坚持艺术真实要遵循生活真实的原则,他曾告诫年轻的作家:“作家在小事情上违背真实,便会引起读者的怀疑,读者会想,在大的问题上可能他也会撒谎。”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秉笔直书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肖洛霍夫艺术的良知,也是他在现实主义美学上的独创性。主题:相对于波澜壮阔的革命而言,个人不过是旋涡中的一滴水。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在行进的路上,不可避免地要碾碎许多个人的美梦。在《静静的顿河》中,肖洛霍夫正

5、是以悲悯的情怀,通过描写主人公葛利高里与时代的复杂关系,从普通人的角度反观大时代里的大变动,从而唱出了一首人道主义的悲歌。《静静的顿河》全书四部八卷,140余万字,据统计共写了434人。而在这样宏大的篇幅中,主人公葛利高里的命运始终处于小说的中心位置。葛利高里有两大追求,一是爱情与婚姻,二是作为哥萨克的名誉。而在这两个方面,葛利高里的结局都是悲惨的。在个人生活中,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婀克西妮亚之间,两次回到妻子身边,三次投入情人怀抱,使这两个都深爱他的女人为他死得异常悲惨--娜塔莉亚痛恨丈夫的不忠,私自

6、堕胎身亡;婀克西妮亚在与葛利高里逃亡途中,被枪打死。在哥萨克视为天职的战士生涯中,葛利高里徘徊于白军与红军之间,两次参加红军,三次加入白军,最后成了身处绝境的散兵游勇,年纪不到30却已鬓发斑白。穷途末路之际,他把武器丢进顿河的冰水之中,回到家破人亡的故居,此时,他与巨大的、冰冷的世界的唯一联系只是他幸存的儿子了。造成葛利高里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他的哥萨克身份。哥萨克是俄国历史上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哥萨克”一词源于突厥语,意为“自由人”。原指从中亚突厥国家逃到黑海北部从事游牧的人,后来泛指15-

7、17世纪俄国从农奴制压迫下逃亡出来,迁移到边远各地的农奴、仆从和市民。南方顿河两岸的大草原是这些“自由人”聚居的地方之一。从16世纪开始,哥萨克因替沙皇政府镇守边疆,被免除劳役和赋税,并获得一定的奉禄和土地,同时哥萨克形成了带有相对自治性质的组织,他们是沙皇兵力的主要来源,18世纪开始成为特殊的军人阶层。特殊的历史一方面使哥萨克保留了许多封建思想,另一方面又使他们酷爱自由,粗犷善战。可以说,哥萨克最大的矛盾是:内心向往自由,身份上又是沙皇镇压自由的工具。葛利高里就是在矛盾的哥萨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个青年哥萨克

8、的代表,他有责任感、有良心,有哥萨克特有的群体归属意识,也有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哥萨克自身的矛盾性决定了葛利高里的迷惘:是拥护布尔什维克,因为他们许诺给受压迫者以自由;还是选择哥萨克,因为自己世世代代身为哥萨克。就这样,葛利高里是千百万在红军和白军犹豫不决的哥萨克的缩影。正如葛利高里所属的那个白军师的师参谋长考佩洛夫所说:“一方面你是一个拥护旧时代的战士,另一方面--请原谅我说话尖刻,又有点象个布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