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氨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

转 氨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

ID:16069564

大小:34.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7

转 氨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_第1页
转 氨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_第2页
转 氨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_第3页
转 氨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_第4页
资源描述:

《转 氨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转氨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氨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一、基本特性1、标识中文名:氨;氨气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CAS号:7664-41-7RTECS号:BO0875000UN编号:1005危险货物编号:23003IMDG规则页码:2028转氨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氨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一、基本特性1、标识中文名:氨;氨气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CAS号:7664-41-7RTECS号:BO0875000UN编号:1005危险货物编号:23003IMDG规则页码:2028转氨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氨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一、基本特

2、性1、标识中文名:氨;氨气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CAS号:7664-41-7RTECS号:BO0875000UN编号:1005危险货物编号:23003IMDG规则页码:20282、理化性质外观与形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熔点:-78℃相对密度(水=1):0.82(-79℃8.7大气压)(比水轻)沸点:-33℃相对密度(空气=1):0.6(比空气轻)饱和蒸汽压(kPa):1013/26℃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临界温度(℃):132.5临界压力(MPa):11.40燃烧热(KJ/mol

3、):最小引燃能量(mJ):3、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危险货物包装标志:6,7包装类别:(Ⅰ)36储运注意事项:易燃、腐蚀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卤素(氟、氯、溴)、酸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留。二、危害特点1、燃烧爆

4、炸危险性燃烧性:可燃建规火险分级:乙闪点(℃):132爆炸下限(V%):15.0自燃温度(℃):630爆炸上限(V%):30.2危险特性:特定条件下可燃;受热引起压力升高,有爆炸风险;在适宜条件下引燃时氨和空气混合物发生爆炸;与强氧化剂、卤素和卤间化合物发生剧烈反应。稳定性:稳定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2、扩散性该气体比空气轻,随风扩散,溢漏液相温度很低并且迅速蒸发扩散。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侵入途径:吸入经皮肤吸收毒性:属中等毒类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

5、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三、战术要点1、遵循"疏散救人,划定区域,有序处置,确保安全"的战术原则;2、合理估算兵力、装备、灭火剂,正确部署参战力量;3、消除危险源,防止引发爆炸;4、严格控

6、制进入现场人员,组织精干小组,采取驱散、稀释等措施,加强行动掩护;5、充分利用固定设施和采取工艺处置措施;6、在上风安全区域建立指挥部,及时形成通讯网络,保障调度指挥;7、严密监视险情,果断采取进攻及撤离行动;8、全面检查,彻底清理,消除隐患,安全撤离。四、程序方法1、防护(1)进入重危区,人员实施一级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2)进入轻危区,人员实施二级防护;(3)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三级。防护标准级别形式防化服防护服防护面具一级全身内置式重型防化服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二级全身

7、封闭式防化服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三级呼吸简易防化服战斗服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2、询情(1)被困人员;(2)泄漏物质、时间、部位、形式、已扩散范围;(3)周边单位、居民、地形、供电、火源等情况;(4)单位的消防组织与设施;(5)工艺处置措施。3、侦检(1)搜寻被困人员;(2)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的浓度、扩散范围;(3)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4)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5)确定攻防路线、阵地;(6)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4、警戒(1)根据询情、检测情况设置警戒区域;(2)

8、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3)分别划分区域并设立标志,在安全区外视情设立隔离带;(4)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并逐一登记。5、救生(1)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2)采取正确救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