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现状、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现状、

ID:16056719

大小:1.17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8-07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现状、_第1页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现状、_第2页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现状、_第3页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现状、_第4页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现状、趋势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分析报告上海电力学院2009年3月26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现状、趋势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1.引言按照国家制订的2020年电力发展规划,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将从目前的约8亿千瓦增加到2020年9亿千瓦,其中燃煤机组比例约占总容量75%左右。由于电力是最大的煤炭用户,要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提高燃煤电厂的效率是一个主要途径。分析国际上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将采用两种技术路线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排放。其一是利用煤化工中已经成熟的煤气化技术,采用整体煤气化蒸汽燃气

2、联合循环技术(IGCC)实现高效清洁发电,其代表技术为IGCC。此技术提高能效的前景很好,但因系统相对复杂而造成投资偏高的问题需要解决。目前正在烟台电厂建设一台300或400MW等级的IGCC示范机组,为今后的发展作好技术储备。另一个发展方向是通过提高常规发电机组的蒸汽参数来提高效率,即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超超临界机组在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大容量、大批量生产。通过努力我国可以较快实现国产化能力,降低设备成本。超超临界机组蒸汽参数愈高,热效率也随之提高。热力循环分析表明,在超超临界机组参数范围的条件下,

3、主蒸汽压力提高1MPa,机组的热耗率就可下降0.13%~0.15%;主蒸汽温度每提高10℃,机组的热耗率就可下降0.25~0.30%;再热蒸汽温度每提高10℃,机组的热耗率就可下降0.15%~0.20%。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采用二次再热,则其热耗率可较采用一次再热的机组下降1.4%~1.6%。亚临界机组的典型参数为16.7MPa/538℃/538℃,其发电效率约为38%。超临界机组的主蒸汽压力通常为24MPa左右,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为538~560℃;超临界机组的典型参数为24.1MPa/538℃/53

4、8℃,对应的发电效率约为41%。超超临界机组的主蒸汽压力为25~31MPa,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为580~610℃26。超临界机组的热效率比亚临界机组的高2%~3%左右,而超超临界机组的热效率比超临界机组的高4%左右。并且超超临界机组技术具有继承性好,容易实现大型化的特点,在机组的可靠性、可用率、热机动性、机组寿命等方面已经可以和亚临界机组媲美,已经有了较多的商业运行经验。从环保措施看,国外的超超临界机组都加装了锅炉尾部烟气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装置,可以实现较低的排放,满足严格的排放标准。例如日本的超超临

5、界机组的排放指标可以达到SO2为70mg/Nm3;NOx为30mg/Nm3;粉尘为5mg/Nm3。可见,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甚至可以与燃用天然气、石油等机组一样实现清洁的发电。2.国外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状况国外超临界机组技术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20世纪50-70年代,主要以美国、德国和前苏联为技术代表。超临界技术初期起步时就采用了超超临界参数。例如,1957年投运的世界上最早超超临界机组之一—美国Philo电厂6#机组,容量为125MW,蒸汽压力为31MPa,蒸汽温度为6210C

6、/5000C/5600C,二次中间再热;1956年,参数为29.3MPa,6000C(无中间再热)的117MW超超临界机组在德国投运。然而,由于所采用的过高的蒸汽参数超越了当时材料技术的实际发展水平,导致了诸如机组运行可靠性和运行灵活性较差等问题的发生。在经历了初期过高的超临界参数后,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超临界机组大规模发展时期所采用的参数,均降低到常规超临界参数:压力24.2MPa,温度5380C/5660C,直到80年代,美国超临界机组的参数基本稳定在这个水平。第2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起

7、的超临界机组优化及新技术发展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公司如GE及西屋公司分别将超临界技术转让给日本和欧洲,超临界机组的市场从80年代起也逐步转移到了日本及欧洲,同时,由于材料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滑压运行方式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采用,以及对电厂水化学方面认识的深人,美国早期超临界机组发生的可靠性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到1985年,美国超临界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和可用率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相应的亚临界机组水平。从50年代开始,GE和西屋公司对已投运的170余台超临界机组进行了大规模的优化及改造。通过改造

8、实践,形成了一批经过验证的新设计、新结构,大大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性、可靠性、运行灵活性。第3阶段:20世纪90年代新一轮超超临界参数的发展阶段26随着常规超临界机组技术的成熟及新型马氏体、奥氏体合金钢的开发,在环保及提高经济性目标的驱动下,从90年代开始,世界又进入了以日本和欧洲为中心的新一轮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阶段。在保证机组高可靠性、高可用率条件下,采用更高蒸汽压力和温度、更大机组容量是该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例如:日本的超超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