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043884
大小:333.32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08-07
《中国建筑史课件文字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建筑史简介《中国建筑史》n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先驱乐嘉藻(1870)n中国建筑史学的摇篮——朱启钤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1930)n“学社”的两位骨干、中国建筑史学的奠基人—梁思成与刘敦桢第一篇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概论中国古代建筑呈现出以木构架形态为主体、并存多种形态的多元体系。木构架体系特征:梁柱承重,墙体围护大体呈现两种类型:1.保持木构架体系的基本构筑形态 2.完全摆脱木构架的承重方式 第一章清式建筑平面布局第一节单体建筑平面1.构成要素:间、出廊“间”有两个概念:•四柱之间的空间•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常用)出廊:两排柱子很近1)无
2、出廊式(四等)2)前出廊式(三等)3)前后廊式(二等)4)周围廊式(一等)①空间组织上有利、增加了中间层次,内外空间有过渡,更具优越性②结构上出廊更稳固,结构上多圈柱网,且柱距小,比无廊建筑更具优越性出廊的特殊形式——副阶周匝:宋代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周匝。2.“间”的组合•面阔方向:取决于开间的数量 官式建筑:皇宫、衙门、大的寺庙。在面阔方向坚持用“阳数”:1,3,5,7,9,9开间为最高规格 民间建筑:住宅、寺庙等。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进深方向:取决于间的架数。 1,3,5开间,2,4开间也有。官式、民间都不强调阴
3、、阳之分间的名称: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明间、次间、梢间、尽间间的不等宽现象:依次递减 明间为最大,尽间为最小,其它间相等3.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一明两暗优点:1)提供适宜的居住面积2)满足必要的分室要求3)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4)获取良好的日照、通风5)可用规整的梁架结构6)有利组群的整体布局1.单体建筑的“正式”和“杂式”正式: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砖木结构的建筑(标准化)杂式:其它形式的,常用作亭、榭、塔(自由化)第二节庭院式组群布局1.组合方式纵列式,横列式,散点式,庭院式2.构成机制1)廊院式
4、:以回廊围合成院,院子中间设主体殿堂 单核 多核2)合院式:由若干栋单体建筑和墙、廊围合而成 二合院 三合院 四合院3.组合方式1)对称式:2)半对称式:3)不对称式:4.布局特点1)突出内向性的布局o空间聚合功能适和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安静、私密性强o气候调节功能围护墙——遮阳、挡风内院——采光、绿化形成小气候o防护戒卫功能内部开敞、相互照应——外部封闭,含蓄、对街立面影响不大o伦理礼仪所需:主从、正偏关系2)突出“亦内亦外”的复合空间,突出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力1)突出建筑艺术的时空性l“离散型”:中国建筑——历时性观赏
5、l“集中型”:西方建筑——共时性观赏2)突出“门”的铺垫作用l建筑组群的外显立面l组群艺术的起点l庭院的节点第一章木构架建筑的台基第一节台基的作用1.防水避潮:结构、生活2.稳固基础3.调适构图4.扩大体量5.调度空间6.等级标志7.独立建坛第二节台基的构成一、台明:台基的主体从样式上可分为1.平台式——普通台基•构件组成垂带石: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象眼石: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砚窝石:埋在台阶地下,用以抵抗阶之推力•分类:根据包砌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两种: 砖砌台明:台帮部分用细砖,镶边包角用石活或仍用砖作——属低等次台基满装石座:整个
6、台明包括台帮全用石活——属中等次台基•台明的长宽尺寸要求:“下檐出”小于“上檐出”2.须弥座:很隆重的做法,主要用于重要组群的重要殿座——属于高等次台基•构成•宋式和清式的比较宋式 清式层次构成 分层多,9—12层 分层少,6层体量权衡 主次分明 无明显主体 个别线脚不合理 线脚形式推敲合理格调韵味 秀挺、精细、洒脱 敦实、粗壮、庄重•清式须弥座的比例推敲和雕饰分布须弥座的六层高度分成三组,保持了中心部位的束腰和基座的圭角略高,上下枭上下对等,上下枋上下对等而略微突出上枋全部光素的 只在束
7、腰雕饰 在束腰和上枋雕饰 全部雕饰一、台阶:台基的踏步1)台阶的类别I.根据部位不同可分为: ①正阶踏跺—前后檐正中②垂手踏跺—正面踏跺两旁③抄手踏跺—两山侧面出陛(出阶)的多少也是台基的重要调节因子。明清出陛数量定型为“单阶”和“三阶”根据做法不同可分为: 垂带踏跺 带“御路” —高等次 不带“御路”—中等次 如意踏跺 —低等次 礓礤 —一般用于推车2)台阶的理性化特点•踏道坡度 宫殿踏道坡度 第宅踏道坡度•垂带石的端部做法二、栏杆:台基的栏杆—台基较高时设勾栏1.作用:防护
8、安全、分隔空间、装饰台基、丰富剪影、尺度标志2.构成形式的分类:有两种•梁思成分成三种:I.“用望柱及栏板者”II.“用长石条而不用栏板者”III.“只用栏板而不用望柱者”•刘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