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师资料版)--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师资料版)--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ID:16037887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07

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师资料版)--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_第1页
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师资料版)--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师资料版)--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师资料版(文字)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重难点:1、战争爆发的背景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初中历史重视学生的感性认识,因而重视事件的过程,高中历史教学则在初中的基础上重视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特别是对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认识,强调事件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在此时此地发生。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条件是复杂的,日本自身的发展状况、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国的态度等都在影响着这场战争,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2、《马关条约》的影响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也是难点。《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

2、平等条约,给中国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对当时以及后来的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也对远东的国际关系、列强侵华方式有着明显的改变,是国际关系史中的一件大事。这也正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地方。本课地位: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侵华史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程度,而且表明了列强侵华方式上的明显转变,可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中国、日本、西方列强及其它远东国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一直是中国近代史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根据新大纲的相关要求制定如下:(1)战争爆发的背

3、景,简单经过以及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2)《马关条约》的签订内容和影响(3)三国干涉还辽概况(4)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概况2、能力目标:素质教育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高中生应重点培养理性的辩证思维能力。⑴通过全面分析战争爆发背景,《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⑵通过对历史资料、图表的解读和运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和图表并运用它们来说明相关历史问题的能力。⑶通过中国史与世界史、历史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的教学,培养学生用发展与联系的观点

4、来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学科综合能力。3、思想、价值观目标:近代史是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⑴通过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⑵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的腐朽,政府的腐败,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军事2<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师资料版(文字)意识和海洋意识,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责任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1、学生状况分析⑴本课的一般性内容

5、在初二上期曾经学过,应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毕竟时间已久,多数人已经遗忘。⑵该年级学生来源复杂,成绩差异也较大,有三个明显的班级层次。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接受能力、思维速度、原有知识基础等均有明显差别,不可作同样要求。⑶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思维活跃,关注现实,对历史课已有较浓厚的兴趣。2、教学方法的选择:导学法、自主学习法、分析比较法、多媒体网络教学法。素质教育要求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性思维。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将以自主学习法和导学法为主,立足课本,发挥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教

6、学,提供大量相关资料与图片,联系现实,通过创设新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从心理学研究看,人们通过视觉输入的信息,保持时间相对较长,对学生能看懂的一般内容,可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来完成。对学习中的重难点,还结合补充材料进行阅读分析,以加深理解,开拓思路。比较法主要是在分析难点时加以运用,以求通过比较,较为直接地理解相关结论。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法指导:针对学生基础差异大,思维活跃,已有一定分析能力,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情况,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制定如下: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

7、有效地阅读资料,并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句。⑵从背景、结果的关系中学习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⑶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学习如何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⑷学习如何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以应用的方法。4、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