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硅烷偶联剂成分分析、配方开发技术及作用机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硅烷偶联剂成分分析、配方开发技术及作用机理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硅烷偶联剂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参考配方等,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禾川化学引进国外配方破译技术,专业从事硅烷偶联剂成分分析、配方还原、配方开发,为偶联剂相关企业提供整套技术解决方案一站式服务;一、背景 硅烷偶联剂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硅化合物。通过硅烷偶联剂可使两种性能差异很大的材料界面偶联起来,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增加粘接强度,从而获得性能优异、可靠的新型复合材料。硅烷偶联剂广泛用于橡胶、塑料、填充复合材料、环氧封装材料、弹性体、涂料、粘合剂和密封剂等。使用
2、硅烷偶联剂可以极大地改进上述材料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耐候性、耐水性、难燃性、粘接性、分散性、成型性以及工艺操作性等等。 近几十年来,随着复合材料不断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偶联剂的研究与开发。偶联剂和叠氮基硅烷偶联剂改性氨基硅烷,耐热硅烷、过氧基硅烷、阳离子硅烷、重氮和叠氮硅烷以及α-官能团硅烷等一系列新型硅烷偶联剂相继涌现;硅烷偶联剂独特的性能与显著的改性效果使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禾川化学技术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
3、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二、硅烷偶联剂 2.1.1硅烷偶联剂作用机理 硅烷类偶联剂分子中存在亲有机和亲无机的功能基团,具有连接有机与无机材料两相界面的功能,对聚合物及无机物体系改性具有明显的技术效果。硅烷类偶联剂结构通式可以写为RSiX3。其中R为与树脂分子有亲和力或反应能力的活性官能团,如氨基、巯基、乙烯基、环氧基、氰基及甲
4、基丙乙烯酰氧基等基团等;X代表能够水解的基团,如卤素、烷氧基、酰氧基等;硅烷偶联剂由于在分子中具有这两类化学基团,因此既能与无机物中的羟基反应,又能与有机物中的长分子链相互作用起到偶联的功效,其作用机理大致分以下3步: 1)X基水解为羟基; 2)羟基与无机物表面存在的羟基生成氢键或脱水成醚键 3)R基与有机物相结合。 2.1.2硅烷偶联剂处理技术 硅烷偶联剂的实际使用方法主要有两种:预处理法和整体掺合法。 1)预处理法 预处理法就是先用偶联剂对无机填料进行表面处理,制成活性填料,然后再加入到聚合物中。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可
5、分为干法和湿法。干法即喷雾法,是将填料充分脱水后在高速分散机中,于一定温度下与雾气状的偶联剂反应制成活性填料;湿法也称溶液法,是将偶联剂与其低沸点溶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然后在一定温度下与无机填料在高速分散机中均匀分散而达到调料的表面改性。 2)整体掺合法 整体掺合法,即将硅烷偶联剂掺入无机填料合聚合物中,一起进行混炼。此法优点是偶联剂用量可随意调整,并一步完成配料,但其用量较多。 2.1.3硅烷偶联剂分类 1)含硫硅烷偶联剂 含硫硅烷偶联剂常用于轮胎工业中,特别是多硫硅烷偶联剂。在轮胎胎面胶中应用时,含硫硅烷偶联剂中的烷氧
6、基与白炭黑表面的硅羟基结合,而硫则与橡胶结合,形成牢固的网络结构,应用这种体系可显著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常见产品: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Si-69)、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二硫化物(Si-75)、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89); 2)改性氨基类硅烷偶联剂 含游离氨基的硅烷碱性较大,反应活性较高,且随着氨基的增加,塑料制品的挠曲强度也相应增加。氨基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大致需要经过3个过程:氯烃基氯化硅烷的合成、醇解反应、胺化反应。可在纺织工业上制作柔软剂. 氨基硅烷类偶联剂属于通用型,几乎能与各种树脂起偶联作
7、用,但聚酯树脂例外。常见产品: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1100),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BM-602),氨乙基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130)。 3)乙烯基类硅烷偶联剂 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大多由乙烯基三氯硅烷与各种醇反应,制成相应的偶联剂;乙烯基硅烷偶联剂的通式为:CH2=CH(CH2)nSiX3。X通常是氯基、甲氧基、乙氧基、甲氧基乙氧基、乙酰氧基等。此类硅烷偶联剂主要用于塑料增强,兼有偶联剂和交联剂的作用,适用于聚乙烯、聚丙烯、不饱和聚酯等塑料品种,常用于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和管材等。常见产品:乙烯基三乙
8、氧基硅烷(A-151)、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A-172)。 4)环氧基类硅烷偶联剂 传统的硅烷偶联剂在水性体系中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