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032969
大小:545.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8-07
《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之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之二第二章 体格检查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一)四诊方法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二)一般项目 生命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生存质量的基本指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体温测量方法包括口测法、肛测法(用于小儿及意识障碍者)、腋测法,其中腋测法最常用。正常体温范围为:腋温36.0~37.0℃;口温36.3~37.2℃;肛温36.5~37.7℃。 2.脉搏、呼吸、血压检查见相关章节。 (三)一般表现 1.发育状态 (1)标准(理想)体重(kg)可根据公式计算:身高(cm)-105=体重(kg)。超过20%为肥胖、下
2、降10%为消瘦。 (2)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18.5为消瘦,>25为肥胖。 2.营养状态 (1)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前臂曲侧或上臂背侧下1/3皮下脂肪充实度)、肌肉强度、体重变化及体重指数等判断。分为营养良好、营养中等和营养不良。 (2)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有:①摄入与消化障碍:见于消化系统疾病、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病变等;②消耗增加:见于肿瘤、结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3.意识状态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之二第二章 体格检查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一)四诊方法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二)一般项目 生
3、命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生存质量的基本指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体温测量方法包括口测法、肛测法(用于小儿及意识障碍者)、腋测法,其中腋测法最常用。正常体温范围为:腋温36.0~37.0℃;口温36.3~37.2℃;肛温36.5~37.7℃。 2.脉搏、呼吸、血压检查见相关章节。 (三)一般表现 1.发育状态 (1)标准(理想)体重(kg)可根据公式计算:身高(cm)-105=体重(kg)。超过20%为肥胖、下降10%为消瘦。 (2)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18.5为消瘦,>25为肥胖。 2.营养状态 (1)根
4、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前臂曲侧或上臂背侧下1/3皮下脂肪充实度)、肌肉强度、体重变化及体重指数等判断。分为营养良好、营养中等和营养不良。 (2)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有:①摄入与消化障碍:见于消化系统疾病、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病变等;②消耗增加:见于肿瘤、结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3.意识状态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之二第二章 体格检查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一)四诊方法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二)一般项目 生命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生存质量的基本指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体温测量方法包括口测法、肛测法(用于小儿及意识障碍
5、者)、腋测法,其中腋测法最常用。正常体温范围为:腋温36.0~37.0℃;口温36.3~37.2℃;肛温36.5~37.7℃。 2.脉搏、呼吸、血压检查见相关章节。 (三)一般表现 1.发育状态 (1)标准(理想)体重(kg)可根据公式计算:身高(cm)-105=体重(kg)。超过20%为肥胖、下降10%为消瘦。 (2)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18.5为消瘦,>25为肥胖。 2.营养状态 (1)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前臂曲侧或上臂背侧下1/3皮下脂肪充实度)、肌肉强度、体重变化及体重指数等判断。分为营养良好、营养中等和营养不良
6、。 (2)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有:①摄入与消化障碍:见于消化系统疾病、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病变等;②消耗增加:见于肿瘤、结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3.意识状态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之二第二章 体格检查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一)四诊方法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二)一般项目 生命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生存质量的基本指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体温测量方法包括口测法、肛测法(用于小儿及意识障碍者)、腋测法,其中腋测法最常用。正常体温范围为:腋温36.0~37.0℃;口温36.3~37.2℃;肛温36.5~37.7℃。 2.脉
7、搏、呼吸、血压检查见相关章节。 (三)一般表现 1.发育状态 (1)标准(理想)体重(kg)可根据公式计算:身高(cm)-105=体重(kg)。超过20%为肥胖、下降10%为消瘦。 (2)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18.5为消瘦,>25为肥胖。 2.营养状态 (1)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前臂曲侧或上臂背侧下1/3皮下脂肪充实度)、肌肉强度、体重变化及体重指数等判断。分为营养良好、营养中等和营养不良。 (2)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有:①摄入与消化障碍:见于消化系统疾病、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