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019735
大小:26.8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7
《中国古代藏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藏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贡献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历史典籍。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是兼有经济价值和精神力量的物品,即一般人所称的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体。我们将视角固定在图书典籍方面,追溯古代藏书家所承载的厚重的藏书文化,不难发现,藏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对中国历代典籍的保浏存、传播及推动学术发展等方面。一、淡典籍的保存中国古籍浩如烟海,很难举限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对这些历史的重要典リ籍的收集与保存,藏书家作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应该看到,在古代的中国藏书不易。一是政治的原因
2、,数千年漫长的封建统治,历代统治者常视文化典籍为异端,侧害怕读书人一旦掌握知识,会动摇其统治⑹,故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摧残藏书事业莹。肇其始者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继之者跃有隋之焚纬书及两宋时蔡京、秦桧等权臣显禁书;至明清时,文字狱迭起,藏书家为攵藏书甚或有性命之虞及灭族之祸;二是由戡于兵燹战乱,自汉晋而隋唐五代,迄至宋之明清,长期兵祸战乱,史不乏书;近代喧由于帝国主义武力入侵,《永乐大典》蒙跛受英法联军之劫即是一例,余皆历历可按贷11/11。三是私家藏书还要有充足的资金保证,%时常面临家道中落,后世子孙不能继其业比以及天灾人祸、水火灾害等毁灭性打击。楷可以说,
3、藏书家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丑件下,经千辛万苦,历百难千劫,矢志不艺变初衷,犹如传递接力棒一样出现了一幕组幕藏书家购置、传抄、互借、收藏图书的骏画面,痴心护藏着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迥的保存始现于秦汉时期。综观历代藏书之垭损毁,往往皇帝内府藏书要比民间私家藏榭书的损毁更为惨重,因为集中性收藏更易薹遭集中性损毁。私家藏书由于收藏的分散ヶ性,其损失相对来说较小一些。比如,秦始皇当年“焚书坑儒”,活埋儒生数百人怠,取缔私学和采取严厉禁锢政策,结束了羲“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使古文化典籍斐遭受第一次大规模损毁,而“……《诗》钬、《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因了补民间私人藏
4、书的私密度藏,将大量禁书藏航于夹墙、地窖、山洞等处,才为古文化典е籍的流传保存了至为宝贵的火种。汉武帝春时为充实宫廷藏书和政府机构藏书,广开コ献书之路,收罗天下图书,征集的主要对趣象,便是这批民间藏书。“百年之内,书台积如丘山。”正是这批珍贵的先秦遗藏,嗪奠定了汉王朝国家藏书的基础,并由此繁藉衍出以后历代无数的典籍。再以宋元刻∴本为例。今天保留下来的数以千百计的宋愍元刻本,它们中的每一种每一册都是历经众多有名无名的藏书家之手,一代又一代楚11/11藏书家的努力层层递传下来的,尽管在传鲁递过程中因种种天灾人祸可能损毁惨重,迕但这恰恰又说明了藏书保存的极大不易与艰
5、辛。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兵部右忻侍郎范钦所建的宁波天一阁,可谓单一藏伥书楼典籍保存的范例。万历十三年范钦谢偻世,其长子范大冲继承天一阁藏书,自此腼时起确立了“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严ぃ格族规,限制天一阁文献的使用,开始了邱一种封闭的家族共同管理的管理制度。这邓固然遏止了天一阁文献信息的利用,但客菔观上却使天一阁藏书,特别是大量明代地配方志、登科录等珍善本比较完整地得以保酞存下来,这在当今世界仍是独一无二的孤呓本。当公元16世纪前后建立的著名藏书抹楼,如祁氏澹生堂,赵氏脉望馆等纷纷衰コ落后,天一阁却为时人所重。乾隆三十七磕年,清政府设四库全书馆,向全国各地采访遗
6、书,开始《四库全书》编篡的浩大工寡程。天一阁族人范懋柱积极行动,概然进郾呈书籍641种,共5762卷,率先在郧藏书人当中做出了表率,是私家藏书楼中旰进呈底本最多的一家。在他的影响下,进秀献一百种以上的近十家。如果没有藏书家桴呕心沥血、日积月累的收管保藏,就不会在当政府需要时,能够如此慷慨地应诏进书呈献阁藏,为《四库全书》的顺利编篡羝作出巨大贡献,受到乾隆皇帝的直接关注镘和褒扬奖励。清末社会动荡不安,战乱粢兵燹不断。《四库全书》的江南三阁中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均毁于战火,唯杭收11/11州文澜阁虽遭战乱,却因丁申、丁丙二位裟藏书家“不避艰险,每夕往返数十里,
7、摭寄拾文澜阁残编”,经钱恂、张宗祥等学者倡抄补缺帙,终使文澜阁《四库全书》得以邀恢复原貌。现今的南京图书馆就收有丁丙馋“八千卷楼”的全部藏书。此外,为保果护藏书的完好,更多的藏书家还从民间汲渣取智慧、良方,采取各种办法保护所藏,筠有些方法一直被沿用到今,如古籍的曝书濮及中草药防虫等。早在宋代,藏书家赵元考即采用寒食面与腊月雪水调和粘书,据锪说此法可以使书不蠹。明代的天一阁及其哔他一些书楼则一直采用芸草夹书以防虫。登凡此种种,着实荷载了藏书家太多的辛苦与磨难,更折射出聚书的不易与艰难。藏书家大多嗜书如命,出于对书的痴迷和热爱,也许藏书家苦心收藏的目的是为了“
8、子孙宝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