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柴静的采访作文分析

关于柴静的采访作文分析

ID:16019733

大小:2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7

关于柴静的采访作文分析_第1页
关于柴静的采访作文分析_第2页
关于柴静的采访作文分析_第3页
关于柴静的采访作文分析_第4页
关于柴静的采访作文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柴静的采访作文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徐汇区】25.阅读“记者柴静采访周云蓬的摘要”,选取一个角度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采访对象介绍:周云蓬,1970年生于辽宁,中国民谣音乐代表。9岁失明,23岁大学毕业,其后游历十余城市,弹琴,写诗,献艺,出版诗集和民谣专辑。柴静:你9岁彻底失明,这是否从精神上摧垮了你?周云蓬:不会的,那时我还没有精神。灾难来的太早,它扑了个空。你是不是以为我活得很沉重?其实,能看见或不能看见,那是每个人的宿命。我热爱自己的命运,她跟我最亲,她是专为我关、专为我开的独一无二的门。柴静:你是不是用流浪考验自己的意志,证明你的“身残志坚”

2、?周云蓬:这种考验有意义么?为什么人们都以为像我这样的人“应该”身残志坚?我很怕被这样“类型化”。我喜欢走,并非想证明什么,只是我喜欢这种生活。我活在路上,民谣在路上。第七大题:试题满分70分。平均得分48.04,得分率0.69。【试题分析】作文材料是记者柴静的采访摘要。被选为采访对象的周云蓬,是个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盲人。通过两人的两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作为记者身份的柴静,带着职业眼光(或说代表大多数人的传统眼光)来看待或评判周云蓬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和取得成就,而不是以“人”的眼光来看“人”。周云蓬是个“正常的生命”,他有权利选择不一样的生活态度

3、、生活方式、理想追求,也希望别人把他当作一个“正常人”来看。周云蓬的“成功”就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音乐并专注于此,周云蓬的“不正常”就是他是个盲人,他的生活方式与“常人”不同。在当今社会,如何看待多元的生活方式,以什么眼光来看待“人”,选择一种什么方式来安放生命,用什么态度来对待命运,应该引发年轻一代的思考。命题在角度的选择设计了对话体,不同人物、不同观点的冲撞都可以成为学生的立意点;同时材料给出立意难易度的不同,有一定的自由度及开放性和包容度,试图在审题立意上尽量让学生能畅所欲言,试图做到让考生在阐述对现实问题的见地有区分度,考量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度,体

4、现考生的思想深浅和看问题的远近不同。【测量目标】选材立意的能力;结构布局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评分要点】参照2010年高考评分标准。具体评分突出以下几方面:(1)立意:中心明确,观点前后一致。(2)内容:紧扣中心,能自圆其说。选材恰当、新颖,用材得当。(3)语言:简洁得体,句子富有变化,运用想象和联想,表达方式恰当。(4)结构:有头有尾,条理清晰,有逻辑顺序。(5)文面:书写整洁,合乎规范,标点准确,没有错别字。(6)创意:感情真实,有自己的体验和独立见解,有个性特征,表达有创意。【作文情况】〖审题立意〗审题:审题难度不大,少有因为审题障碍影响立意

5、的作文出现。立意:围绕作文材料,考生有以下立意:绽放生命的奇迹;还原生命的本真;身残一定要志坚么?“平凡”看平凡;“人”眼看人;与君执手;我眼中的证明;命运自可留;自由安放生命等等。(不全)立意存在问题:两则对话都可以有立意角度。一是命题的倾向性问题:其实采访摘要有一定的倾向性,周云蓬的回答很能代表“反传统”的观点。但许多考生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而是大谈如何“身残志坚”,如何努力追求成功,这当然可以看作是“角度或立意尚恰当”,而作为选拔性考试而言,在立意上或在见识上就已有了区分度。二是套题立意问题。比如“追求生命的别样精彩”,在界定“别样精彩”时,仍然以

6、“身残志坚”“身处逆境”却获得人生成功为立意点,再抛开材料来论证,论据的选择大多是这一类的“别样精彩”,显然有套题之嫌。〖文体意识〗绝大部分考生选择写议论性文章,文体意识较强,“四不像”作文不多;选择写记叙性文章的考生极少,但有写得不错的记叙文出现。〖结构层次〗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衔接紧凑,过渡自然的作文是一、二类作文的要求。绝大多数考生有层次意识,能注重层次间的逻辑关系,但可能是考场时间原因,层次间的逻辑关系不严密,存在层次间重复交叉、段与段缺乏内在联系,首尾缺乏照应,信手写来,作文整体感不强的现象。还有一种“板块式”结构作文很典型,即叙说三个例子,

7、没有分析说理,三个例子之间没有逻辑关系,三个例子与作文材料没有必然联系。这不是证明“论点”,而是堆砌事例。列为三类下作文类档。〖选材用材〗由于审题没有难度,立意又不唯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在此次作文中对分数的高低起着重要作用。基本要求:选材要准,要围绕中心选材。较高要求:选取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而不是尽人皆知的“通常事例”。以下材料“出镜率”较高:史铁生、霍金、刘伟、残运会等。其实材料没有“好坏”之分,主要看选用材料是否契合观点,是否利于“证明”或说理。材料的运用:对材料要有针对性,有自己的分析,表述简明,详略得当。应强调:所用事例要有论证层次,不

8、能机械重复,每一例都能论证一个角度。问题存在:1、堆砌、重复,缺乏层次;2、空泛,基本是对作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