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005702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7
《浅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师生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师生关系巩义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试点已进行数年。然而面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信息时代,面对着既要求学习者具备基本的信息能力和素养,又要求学习者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面对着改革的共同趋势就是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目标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认为除了中高招制度的根本性改革之外,关键之处在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面对世界课程改革的大潮,我们中国在课改中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作为课改实验区和新课程的实践者,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师生观,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唯师
2、是从”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可充分了解和发挥自我的潜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一种不受压抑的愉悦感,为他们的个性释放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在课堂中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任务和职务。如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协助学生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对自身作出
3、恰当的评价等。教师还应随时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出现的问题,适时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调整课堂状态。其次,我们还要敢于在课堂教学中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课堂营造一种积极合作的氛围,开启学生的智慧。教师要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引发思索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或提出假设,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还要“艺术地运用点拨,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质疑、批评乃至争辩”。这一过程,是师生间智力对抗和思维撞击的过程,既能够极大地调动教师自身的智力活动,又保护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强调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发挥,还发展了师生间的情谊。在实践中我们
4、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实施下的课堂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课堂的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十分灵活,表现学生个性和差异的机会更多。改革后的课堂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活动的场所,由师生共同完成。学生也可以自由地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向老师或同学提出,得到答案,但更提倡的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加以解决。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为学生服务,更重要的是要以丰富的知识和恰当的事例引导、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相互尊重,积极合作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强烈欲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按民主、平等、尊重、真诚的原则,并以征求意见的方式进
5、行。教师的语言要清晰、严谨、生动有趣,带有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感情色彩。对有差异的学生,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质疑,鼓励他们探究。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主动权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倡在合作中学习和互补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在交流学习与合作学习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事实也证明,协调合作的师生关系无疑能为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产生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交往还可以使人和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得以增强。作为教学活动双方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实际上已构成活动的双主体。以往的教育活动
6、中,过分地强化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将受教育者置于被动的地位。而强调学生主体性的今天,也应注意发挥教师的主体使用,因为教学过程实实在在就是一个双主体活动的过程。而且现代心理学表明,师生之间并不是单向的“刺激――反应”结构,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互动的反射环结构。要使教学活动达到有效的目的,教育活动的双方――教师和学生都要相互了解和认识“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认识关系,是一种双向的、直接的、互为主客体的认识关系”。所谓双向,即指教师要了解和认识学生,学生也要了解和认识教师;他们之间的了解及认识,是在相互的交往中产生的。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都是主体,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缺少
7、一方,或一方主动,一方被动,都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所具有的整体功能也就得不到发挥,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也就无法实现。我们还体会到,虽然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他们主体地位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各自的作用是不同的。学生从学的角度出发,积极主动地参与并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使自己的各种课堂行为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和谐共振。教师从教的角度出发,不但要遵循学科教学过程的规律,更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着眼于学生主体的构建与培养,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从而把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