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96609
大小:1.26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7
《地源热泵技术与应用实例--200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高端论坛-2006地源热泵技术与存在的问题天津塘沽地热试验研究中心蔡建新一、地源热泵概述1、地源热泵系统形式和名称通常根据热泵的热源(heatsource)和热汇(heatsink)(冷源)的不同,主要分成三类:空气源热泵系统(air-sourceheatpump)ASHP水源热泵系统(water-sourceheatpump)WSHP地源热泵系统(ground-sourceheatpump)GSHP平时还有人把热泵系统按照一次和二次介质的不同,分别叫做:空气---水热泵系统水---空气热泵系统水---水热泵系统空气---空气热泵系统这些都是把热源、热汇以及空调系统的传递介质也包括进来分类形成的。为了和国际标准接轨,我们还是应该依照国际惯例来命名。在1997年由美国的ASHRAE(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统一了标准术语,无论是WSHP、GSHP都叫做GSHP--地源热泵系统。另外,为了让我们在学习和讨论中更方便,介绍一些地源热泵室外能量交换系统的概念:土壤埋管系统----土壤换热器(水平埋管、竖直埋管)地下水系统地表水系统这些都是地源热泵的热源或热汇形式。(具体参见下图) 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高端论坛-20062、地源热泵发展历程最早提出来利用浅层地热能概念(即地源热泵概念)是1912年瑞士Zoelly工程师,并申请了专利。直到二战后的1948年,Zoelly的技术才开始被人们重视和关注,开始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但真正开始应用是在70年代能源危机开始之后。因为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更重视低温浅层地热能作为能源的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和实践。国内的热泵研究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天津大学的热能所是最早开展热泵方面技术研究的单位。所以说天津大学在这方面是有传统的,也有很深的底蕴。并且现在也有兴趣和实力来进一步发展这项领域的工作。包括天大地热中心的地热尾水热泵方面的推广工作、热能系前些年所作的地下水源热泵方面的探索工程等。1960年代陆续研制出了热泵式空调机,1965年天大与天津冷气机厂研制成国内第一台水冷式热泵空调机。这可就是现在意义上的地源热泵了。1980年代地矿部门和空调专家又开始研究利用井水进行蓄冷和蓄热,这也是现今叫做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源交换系统的前身。那么到现在,从天大1965年诞生水水热泵空调将近40年之后,大家才对热泵系统又热衷起来,是因为目前经济发展的阶段又遇到了新的能源问题。比如10年前,大家不会对热泵技术有兴趣,那时候买煤才几十元一吨,而电又很紧缺,要交增容费,要交电贴费,还要限制用电量。现在煤价一涨再涨,而且因为环保的要求会受限制使用,不能随便建燃煤锅炉,并且现在我们也都提高了环保意识,烧煤污染大气、形成酸雨也污染环境。关键在于我国因经济迅速规模发展,而能源利用率偏低,化石燃料消耗巨增。2005年石油消费达2.86亿吨,预计到2020年预计达到4.8亿吨。所以能够减少污染排放,并且大大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的地源热泵技术自然倍受推荐。1998年是地源热泵技术的又一个阶段性的标志。之前国内着重于地源热泵试验,进行小型、短期的模拟试验,没有实际的空调工程。之后随着实验装置的建立,通过试验开始理论模型的创建研究。国内最早的地源热泵工程实践是1989年上海闵行经济开发区办公楼,其技术和设备是由美国提供的。在水源热泵的应用方面塘沽地热试验研究中心在1999年建设了利用地热尾水做为热泵的低温热源,对供暖系统进行调峰的水源热泵系统。3、国内外地源热泵应用现状2000年美国地源热泵就安装了35万台地源热泵机组。 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高端论坛-20062000年世界地源热泵利用情况国家总装机容量(MW)年利用能量(TJ/a)供热量(Gwh/a)实际台数当量台数(12kw为1台计)澳大利亚2457.61620002000奥地利2281094303.91900019000保加利亚13.316245161108加拿大360891247.53000030000法国4825570.81204000德国3441149319.21800028667冰岛4205.63333日本3.96417.8323323立陶宛21598.8166.3131750波兰26.2108.330.140002183瑞典37741281146.85500031417瑞士50019805502100041667美国4800120003333.6350000400000从上表的数据显示出美国地源热泵的力度最大,各项指标都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利用规模。美国在1997年时安装12kw地源热泵4万台,2000年时达40万台,预计在2010年达到年安装150万台水平,其主要应用领域是学校和办公楼。国内的地源热泵发展主要是从2000年开始,并且仍是以地下水源采灌方式为主,以地下埋管形势做为热源和热汇的热泵系统形式,近两年开始增长较快,并且也出现了应用于较大建筑规模的实例,比如北京中石化党校(50000m2建筑),华能小汤山培训中心(20000m2建筑)等。二、地源热泵原理及其特点 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高端论坛-20061、地源热泵原理地源热泵的原理与普通热泵原理相同,只是为热泵提供的热源或热汇尤其独特性,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水、土壤等能汇集地下热能,太阳能等的自然介质中存储的热源和热汇。膨胀阀压缩机低温热源膨胀阀高温侧循环水热泵原理图如果建筑附近有可利用的湖、海或水池,并且水温合适(10℃--20℃)利用地表水系统是最节能,最经济的。夏季冷凝器吸热后的冷却水经管道进湖、海或水池,利用温度较低的地表来散热;冬季吸收海、湖或池内水的热量,用作热泵的低温热源,经热泵汇集后升温传递给室内采暖。利用地表水的地源热泵系统,最适宜的区域是我国的黄河以南到长江、珠江流域的夏热冬冷地区。地下水系统一般采用开放的循环系统。地下井水经热泵吸热后(冬季放热)向地下深井中放热(冬季吸热)。地下水系统适用于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地下水的温度常年稳定,基本不受外界气温影响,可以让热泵机组高效运行。对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源缺乏以及地下水开采受限制的地区,土壤埋管系统将是最佳选择。将管道埋于地下浅层土壤中,循环水经水管与地下土壤进行热交换,夏季土壤作为热汇吸收热量,冬季作为热源为热泵机组提供热量。水平埋管通常用于浅层埋设,开控技术要求不高,但换热能力相对较小,占地面积大;垂直U型埋管换热能力强,可占相对较小土地面积。北方地区因冬季采暖需热量大,通常需采用垂直埋管方式。2、地源热泵特点A、地源热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地表浅层土壤和水体是一个巨大的太阳集热器,同时地球深部的热能也会通过地表向大气层散失。人类每年消耗的全部能量,只是地表吸收和散发的太阳能和地热能的极小的一部分。地表能量被利用后,可由太阳能和地球深部传导上来的热量很快平衡,不会对自然界的能量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浅层地表能量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库。 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高端论坛-2006B、是高效节能的技术热泵本身的制热效率就比较高。因为热泵产生的热主要不是因燃烧或电加热而直接产生的热量,而是从低温热源中转移过来的热量。我们可以通过一次能源利用率来说明热泵的高效率。我们定义某能量装置的能源利用系数为EE=装置的制热量/消耗的初级能量假设热泵消耗的的能量是电,火力发电的效率为0.35,输配电的效率是0.95则热泵E值为:E=0.35*0.95*cop(cop为热泵的制热性系数)热泵供热时与传统的供热方式E值相当的cop值传统供热方式的E值与传统供热方式E值相当的cop值小型锅炉E=0.51.50小型锅炉房E=0.651.95集中供热锅炉房E=0.742.23热电联产E=0.882.64我们知道一般现在高效热泵的cop都能达到3.5—4以上,由此可以看出,热泵在利用一次能源(燃煤)的总体效率上,比效率最高的热电联产E=0.88的效率还要高,达到:E=0.35×0.95×4=1.33也就是说如果利用热泵来制热,它利用一次能源的效率已超过了100%达到133%。也就是说,燃烧1吨煤能得到1.33吨煤的能量。这还不是高效节能的热能利用技术吗?此外地源热泵的土壤换热器、地下水、地表水作为热源或热汇,冬季在制热运行时,地下水温比环境温度高,使水源热泵的蒸发温度,比其他类型比如风冷热泵的蒸发温度大大提高,且没有化霜操作,所以能效比提高很多,至少在40%以上;夏季制冷时由于地下水,地表水温度比环境气温低,冷凝压力降低,压缩机输入功率减小,使制冷性能比风冷或冷却塔式制冷机组有较大提高。大量测试数据表明,由此导致的机组效率提高,节能20%以上。风冷热泵效率低与地源热泵相比差距大。最节能的风冷空调能耗比也只有2.8。而地源热泵夏季空调时的最低能耗比也在4以上。 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高端论坛-2006C、环境保护地源热泵抽取地表水或地下水,并保证100%地下水回灌,甚至不抽取地下水(土壤换热器),对环境不产生破坏作用。热泵以电为驱动力,运行时不直接产生对环境的有害污染,而大规模火力发电则已有成熟的技术降低或治理污染物排放,(如果是水电或核电污染更低)。因此地源热泵系统具有相当好的环境保护效果。D、一机多用运行稳定可靠地源热泵系统可供暖、制冷和提供生活热水,对于同时需求供暖、供冷的建筑,地源热泵一套系统就可同时解决,节省了建筑的配套建设费用和配套设施占用面积。另外地表水,地下水和浅层地温的变化范围远小于环境气温的变化范围,使地源热泵全年运行稳定,再配合热泵系统自动化程度高,保证了地源热泵采暖、空调系统比传统的采暖、空调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E、应用市场广泛,适用性强1)、我国绝大数地域属于夏热冬冷的地区,对建筑采暖用热和空调用冷均可统一于地源热泵系统,尤其对于办公或商务建筑,基本都要求集中空调空调系统。采用地源热泵既解决了采暖又解决了空调,一举两得。采用地源热泵系统还有两个优点:l在建筑附近利用周围附属面积(道路、草地、停车场等)解决本身能量需求,不给已经繁重不堪的市政公用系统增加负担。(配套集中供热热源管网等)l办公建筑具有白天需要采暖空调,夜晚基本无人工作的特点,不必像普通集中供热建筑那样支付全天24小时的供热和空调费用,灵活方便,节能率更高。2)、建筑能耗所占能源消耗比例越来越大,发达国家比例达到40-45%,我国已达到35%。而建筑能耗可以利用温度较低的低品质能量,因此将地源热泵系统在建筑采暖空调领域利用最具经济性、合理性。三、工程应用案例几年来,天津京津塘地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设计、施工了不少地源热泵空调项目。下面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1、天津开发区海滨大道发展有限公司办公楼(2002)原始设计参数:建筑面积:2400平米设计热负荷:189kw设计冷负荷:236kw 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高端论坛-2006海滨大道有限公司机房土壤换热器:设计孔深;100米设计孔数:40热泵机组:西亚特LWP9001台制冷:254kw制热:339kw 统计时间电表记录数耗电量(KW)电费单位面积费用统计采暖期2003.11.1至16821009205046021.38 2004.3.26 折合本地标准采暖期 17.57统计制冷期2004.6.1至7.261805738036901.56年采暖空调费用 22.942、中国华能集团小汤山培训中心(2005)中国华能集团小汤山培训中心原建筑面积:10000平米 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高端论坛-2006原采暖系统:地热井原空调系统:冷却塔中央空调新增加建筑面积:20000平米原有地热井一眼,地热井的具体参数如下:地热井温度:65℃最大水量为:80t/h原排水温度:40℃最大热量:2326kw北京地热水资源费:3元/吨。可能还会增长。因为如果地热井故障,会导致建筑停止供暖8-24小时。所以鉴于采暖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决定增加地源热泵作为新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和地热井的热源互为备用。并且可以考虑利用地热井采暖的成本如果太高,可以改为部分利用或全部利用地源热泵。设计孔深;150米设计孔数:200热泵机组:克莱门特热泵2台PSRHH3002制冷:1092kw制热:1280kw3、塘沽凯华商业广场(2005)建筑面积:4000平米设计热负荷:240kw设计冷负荷:320kw土壤换热器:设计孔深;100米设计孔数:26桩埋管数量:3670米热泵机组:西亚特LWP12001台制冷:343kw制热:452kw 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高端论坛-2006四、设计和工程中存在的问题1、关于地下水源开采—回灌和土壤换热器的比较近几年来地源热泵的发展主要形式是地下水源开采—回灌形式的水源热泵系统。这种形式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回灌问题。华北、华东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问题一直很严重,像天津、上海,多年来面临严重的地沉问题,天津有专门的地沉办公室,在利用向地下回灌来控制地面沉降的技术已经搞了很多年,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也知道这种地层回灌难度有多大。天津水务部门一直没有开放对利用地下水源用作热泵低温热源或热汇的控制,这也是天津的幸事。关于地下水的使用国家有多部法规、规范、规定、通知。这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取水许可证实施办法》《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规定》等。在天津地区地下咸水层浅,开凿竖井埋管时会连通咸淡水层,为防止水层连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并且天津市水利部门加强了对此工作的管理,实施行政许可管理。采用竖直埋管的土壤换热器形式,不用开采和回灌地下水,没有破坏自然环境的担忧。另外的优点是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安全,没有需要更新和维修潜水泵的烦恼。2、冬季避免采用防冻液介质。很多资料中介绍了防冻液的种类、性能等。但我认为在我国华北及以南区域,因为地下温度不是很低,只要设计足够的土壤换热器数量,可以在使用水作为介质的情况下满足需要。尽量不使用防冻液,避免使用不慎造成环境问题和因温度太低降低热泵效率。3、系统的管材质量必须保证合格,只能采用PE或PB管材。土壤换热器系统设计要保证水系统平衡,避免采用室外阀门调节的方式。4、关于竖直埋管埋设单U型或双U型管的问题,见仁见智。但从工程实践中看,我认为单U型管方式优于双U型管方式。该问题讨论比较复杂,要从土壤换热器的总体能量容量考虑。土壤换热器的总体能量容量还涉及到换热器的布局形状等问题。希望有机会再专门讨论该问题。参考资料:1.“地源热泵在中国”殷平2001.8《现代空调》2.可再生能源丛书《地热利用技术》汪集炀马伟斌龚宇烈编化学工业出版社3.《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付祥钊主编中国建筑出版社4.《地源热泵工程技术指南》徐伟等译中国建筑出版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