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实践_以伯克利为例

生态城市建设实践_以伯克利为例

ID:1599471

大小:88.9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2

生态城市建设实践_以伯克利为例_第1页
生态城市建设实践_以伯克利为例_第2页
生态城市建设实践_以伯克利为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生态城市建设实践_以伯克利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规划]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以伯克利为例刘媛媛张睿智一、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一)形成背景生态城市是由生态环境和城市环境复合形成的人类理想的聚居模式。近代产业革命导致了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大工业的建立和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盲目、无序发展,城市居住环境因贫民窟的出现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日益恶化。为了人类能在舒适健康的环境下生活,人们开始从各方面进行研究探索,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大量的城市规划理论和聚居模式诞生、发展,例如:欧文的新协和村、傅立叶的法郎吉、马塔的带形城市设想、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芝加哥学派的城市发展的不同空间模型、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柯布西埃的光明城市和

2、赖特的广亩城市以及卧城理论、卫星城理论、新城理论等,它们体现出的生态学思想从城市环境的局部改善升级到城市布局与结构的革新,可以被认为是理想的生态城市的理论模型。(二)生态城市的相关理论1.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的发展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其内涵特点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是城市从物质生产向生态化发展。生态城市从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通过保护环境和提高人口素质,形成经济高度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繁荣昌盛、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环境,人居环境安全、清洁、舒适、优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自

3、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的最高目标是把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建设有机结合,人们拥有自觉的环境价值观和生态意识,形成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互惠共生的和谐、高效的人类栖息地。2.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需要发展,但要有限度地发展,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是要合理、集约地利用自然资源,开源与节流并行,利用与保护并举,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高度统一。3.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是以生态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物资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的本质是生态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行为准

4、则,实现“少开采、高利用、减排放”,提高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量,使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有效提升。4.生态城市理论。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整体、开放、稳定的具有自组织功能的复杂系统。生态城市理论把城市作为以人类为主体的考察研究对象,探讨其在生态学方面的功能、结构和调节机制,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当中。主要包括:生态位原理,城市提供能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种必备条件;食物链(网)原理,关系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延伸、资源的有效利用;多样稳定性原理,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复杂性使生态群落与环境之间能保持动态平衡稳定状态的能量正相关;环境承载能力原理,城市同生态系统一

5、样具有不被破坏的极限承载力。把城市看作城市71[城市规划]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以城市生态思想作为城市管理过程中的理论依据,协调自然、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城市生态系统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特征为:一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环境并强调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强调城市可持续发展意识;二是以人为本,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的基础上,加强对城市大气、水、声等环境的管理,促进立法并成立环保机构;三是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动员广大市民参加城市环保行动,发展环保产业。二、生态城市的建设原则(一)建设思想建设生态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和科学

6、技术发展的结果,是人们保护生存环境,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的建设思想在城市规划的实践领域主要有3层含义:一是建立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长期发展的城市社区;二是基于生态学原理扩大自然生态的容量,在城市内部层次上,合理地构建城市结构;三是在区域层次上研究区域、国家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力和承载能力。(二)建设原则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提出了很多关于生态城市设计的构想和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则:一是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使城市的功能协调、结构合理,与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适应。二是提高消费效益,在文明消费的基础上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三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大力完善社会基础

7、设施建设。四是在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提高环境质量,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五是大力发展舒适宜人的生态建筑。六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合理配置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和能源。七是宣传生态哲学、伦理和价值观,让人们自觉树立环境道德观念和生态意识。八是重视居民的生活特征,继承并保护文化遗产。九是居民在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下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十是建立自组织和调节能力较强的动态的生态调控和决策系统。以上原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