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中的昆仑关大捷与昆仑关战役纪念馆 - 桂林图书馆

文化视野中的昆仑关大捷与昆仑关战役纪念馆 - 桂林图书馆

ID:15994102

大小:7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7

文化视野中的昆仑关大捷与昆仑关战役纪念馆 - 桂林图书馆_第1页
文化视野中的昆仑关大捷与昆仑关战役纪念馆 - 桂林图书馆_第2页
文化视野中的昆仑关大捷与昆仑关战役纪念馆 - 桂林图书馆_第3页
文化视野中的昆仑关大捷与昆仑关战役纪念馆 - 桂林图书馆_第4页
文化视野中的昆仑关大捷与昆仑关战役纪念馆 - 桂林图书馆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视野中的昆仑关大捷与昆仑关战役纪念馆 - 桂林图书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视野中的昆仑关大捷与昆仑关战役纪念馆盘福东作者简介:盘福东,桂林博物馆研究室主任,副研究馆员,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洪德善作者简介:洪德善,桂林博物馆研究室,硕土。地址:桂林市西山路4号桂林博物馆,邮编541001。电话:0773—2898919,5652013;传真(0773)2890848;电子邮件:panfudong2009@163.com[提要]昆仑关战役是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推动中国军队进行的第一次攻坚战。昆仑关战役纪念馆:有助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民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达”文化的感召力,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及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

2、业;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昆仑关战役纪念馆文化不仅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推动中国军队进行的第一次攻坚战大捷的物质证据,还关系到这种信息的认可与传播,让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这里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的浸润。[关键词]昆仑关大捷纪念馆文化文化视野文化感召1939年11月,日军在钦州湾登陆,攻占南宁,桂南战役爆发。日军第五师团、台湾旅团等部的两艘航空母舰、50艘舰船、100余架飞机、三万多人于12月4日攻占昆仑关,并在周围设立据点,转为守势,企图长期控制桂越交通线,费正淸主编、章建刚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二部,第61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引诱

3、国民政府议和,以便尽早结束在中国的战事,使自己从中国抽出兵力投入即将开辟的太平洋战场,希望李宗仁、白崇禧“促进东亚同文同种之两民族提携而进”。季啸风、沉友益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中文部分),第六十七册,第270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精神煥发巨大的热量,推动抗战时期各民主党派、志士仁人不改其“道”德,和“达”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形成一股巨大的动力,推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从各地调集5个集团军25个整师和其他部队共15万人,于12月18日,由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担任总指挥,杜聿明将军统帅的机械化陆

4、军第五军担任主攻,中国军队在山炮和飞机的掩护下向昆仑关及其周边地区的日军发动猛烈的进攻,打垮日军第21旅团,击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等4000多人,中国军队付出14000余人的重大代价,取得了昆仑关攻坚战的胜利。对1939年11月至12月在昆仑关战役中浴血奋战,取得抗战中第一次攻坚战的伟大胜利的纪念,无可非议地应当歌颂、应深入研究。本文从文化视野上探讨昆仑关大捷与昆仑关战役纪念馆文化。一、昆仑关战役纪念馆的文化因素及特殊的文化功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我们感悟到:昆仑关战役纪念馆文化,可以起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的作用。昆仑关战役纪念馆文

5、化因素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通过研究昆仑关战役遗址文化,可以把握过去时空中所发生的事件的过程,浸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文化。研究昆仑关战役遗址文化与实在的关系,可以成为把握思想(认识、观念等)与实在的关系中介,与烈土对话,与历史对话,与科学对话,与英雄对话,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启迪,有所感染,有所亲近,有所收获。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昆仑关战役纪念馆文化的独特作用,要珍惜、重视昆仑关战役纪念馆文化。为便于说明昆仑关战役纪念馆文化的独特作用,有必要简略地谈谈什么是文化,否则难免会有人又喊“打造”昆仑关战役纪念馆文化。昆仑关战役纪念馆文化不是“打造”出来的,它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

6、。我们所要的是珍惜、保护、研究、宣传这种独特的历史文化。那么,什么是文化?辞书上代表性的说法,是所谓“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说法似乎一切现象没有不是文化的。不管哪一种文化,不管它存在形态如何,它都是由精神追求而来的。人类一直在追求美好,在实现这种追求的过程中创造物质文化,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多数由语言文字等载体形式记录下来。《说文》中说“文”是“错画也”;《易辞》说“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说“五色成文而不乱”。各种色彩聚集在一起有章不乱,这是我们眼睛感觉到的美好化了。“化”就是改变。《礼记.中庸》里说“赞天地之化育”,是一种自然的化生长育。《易经》中对贲卦

7、的解释涉及到以“文”而“化”。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贲卦的象辞“天文”前面应有“刚柔交错”。这两种文就是人所处的世界的内在美好的一种外在表现。因了这种表现而人文而化成天下。各种事物有章有法地聚在一起非常美好和谐的一种现象就是“文”。用“美好和谐”的理念行之于“一切”就是“以文化之”,就是“文化”的要求。文化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人类针对自然界,创造了物质文化;针对人们之间社会关系,创造了制度文化;针对人类自身进步,创造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即是后来创新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